广州教育研究院张琼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改革
构建多元目标体系,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改革"报道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赵淑红撰稿 12月14日下午,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在荔湾区华侨小学礼堂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龚亚夫研究员做题为"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改革"的报告,广州市中小学英语教研会全体理事及广州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共300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谈起,介绍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包括(1)教育部正组织研究提出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因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国家课标组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说明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有关标准。(3)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4)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接着龚老师"图说综合素质评价",简明清晰而全面介绍了教育部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评价什么"及"如何评价"。
在上述改革方向介绍的基础上,龚老师介绍了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界定,如国内辛涛、钟启泉等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美国"21世纪能力"体系、国际IB课程培养目标等。
龚老师谈到他关于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包括"语言交流不是唯一目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交流能力涉及人的品格、情感、思维方式"、"有优良品格的人即使语言稍差,也能舒畅与人交往"、"英语学习是最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之一"等。
接着,龚老师对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所采用的 "结构--功能\话题-结构-功能-任务"大纲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教材途径并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从产生背景来看,它是上世纪70年代为成人在欧洲相互交流设计的大纲,是针对之前的英语教学重视语法忽视运用而设计的大纲。
它主要满足日常交流和生存的需要,没有考虑核心素养、思想品格等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理论来看,结构--功能大纲以线性语言知识结构为主线,但语言习得的研究不支持线性的、孤立的、零散的结构学习和功能掌握。他引用Long & Crooks的观点,指出学生学习语言不是通过功能的输入习得的,而语块和习惯用法则对学生掌握语言最有帮助。
龚老师提出了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的概念框架,认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应由"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交流共同策略"、"积极的心理品质、多层次思维能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 "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意识"三大部分组成,三者是相互独立、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龚老师指出,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是通过学习语言发展自己的心智、品格、修养、素质,通过学习以使自己达到"理想的自己",具有21世纪人才必备的品格和技能,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融入世界改造世界。显然,当学生具有了这样远大的理想时,他们就会具有积极学习的动力。
接着,龚老师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说明如何通过教材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龚老师引用他主编的"新维度英语"教材,选取"关心他人"、"创造性思维"、"安全意思"、"情绪管理"、"勇气"、"有效沟通"等多个主题,详细剖析如何将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实现"培养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他们所关心的"考试与评价"、"教学材料的选用"等话题与龚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三个小时转眼过去,龚老师既有政策与理论高度又有鲜活实例的讲座内容、振聋发聩的观点、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给广州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对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将把今天的所学所得进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