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铁军国家自然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委主任陈宜瑜代表指出:科学基金管理更需要科学的态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话没错。但陈宜瑜觉得,在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上,不能简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考虑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比如数理化、天地生,从基金的层面看,不能在最基本的地方侧重什么,不侧重什么。"
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不断细分和融合,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各门学科之间,常出现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的交叉,并由此产生新的科学前沿和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我们必须让每个学科都能得到支持,万一停掉某个学科,20年后发现中国这个学科怎么没发展?它很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根据基础研究的这些规律,自然基金现在有70%%的经费用于保证学科的均衡协调。
但基金的管理也要发挥导向作用,陈宜瑜说,对于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领域、国际前沿比较关注的领域,我们也要把它吸收进来,加大投入,这样才能实现面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把所有的钱全部投入到一个领域,而是集中一部分钱,重点支持某些领域,还要用比较多的钱来保证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
要敢于"风险投资"
五个评审专家,两个认为非常好,是很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三个认为非常不好,根本没有科学意义。在自然基金评审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陈宜瑜说,虽然认识不统一,但这可能是个很好的项目。对于非共识基础研究项目必须加大"风险投资"。
他告诉记者,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不可预测性,先定的百分之百的成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家依靠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性进行自由探索,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1978年和1983年,贝尔实验室两度尊重朱棣文关于"电子偶素"和"激光冷却捕获原子"的实验方向选择(几年前该方向曾因屡遭失败而被终止),批准他的研究,最终诞生了重大创新成果。
"要是你不理解这个规律,就没法让基础研究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大对非共识项目的支持。"科研的投入就是有风险的,要允许科学家探索,即使失败,也可能带来新的突破,所以要用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基础研究,他说。
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基础研究团队
"哪怕将来他不做基础研究,进行技术研究或者去企业,有过基础研究的经验,对他们创新思想的培养也很有好处"。基于这种认识,陈宜瑜认为,在经费管理上,应该让更多年轻人更早地进入基础研究团队,让他们了解基础研究的规律,这对人才培养很有作用。
他告诉记者,自然基金会加大"青年基金"资助的面。在广泛资助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力度培养领军人物。"他介绍说,去年"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已经从100万增长到200万。
2006年自然科学基金总量增长了33.2%%,从27亿元增加到了35.8亿元。绝对数和比例的增长都突破了以往。据了解,今年财政部已经安排了42.96亿元,增长比例20%%。陈宜瑜说,能明显感觉到,科技大会之后国家对基础研究更重视了。"提倡竞争,鼓励合作,使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好的科学思想得到最好的支持,这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