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公开课 郦波谈成名路 “就是上了堂全国公开课嘛”(图)
郦波 采访郦波的时候,他刚从北京签售《百家讲坛》的“落地书”回到南京。头一天,郦波从下午1点半一口气签到将近6点,他原来也写过书、签过名,但这种架势,还是第一次遇到。郦波是个性情中人,看到那么多热情读者,感动了,想给每个人都写一句话,但后来实在签不过来,只得放弃这个想法。
郦波回到宾馆,已经晚上10点半了,手机上竟有29条未接来电,他没有回电,因为别人要找他,自然还会打来的。37岁的《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正经历着一个学术明星都要经历的甜蜜的不适应期。
“现在我的心反而更安静了” 记者:当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后感觉如何? 郦波:不错,感觉没有什么变化。我原来喜欢饭后散步,现在还是散步。
原先喜欢在午后的阳光里发呆,现在依然如此。走在路上有时被人认出来,那就打个招呼嘛。张爱玲说,要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才能开出快乐的花朵。就是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记者:看来,情况比之前你的预想要好。记得节目刚开播的时候,你曾对我说,怕是今后不太可能再去秦淮河边思考问题了。
郦波: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原先最担心的是,上《百家讲坛》会惹是非,那些网络上指责的喧嚣,会破坏我很喜欢的幸福感。而且这担心曾随着节目开播的临近而加剧。
但是现在,我的心反而更安静了。我发现自己依然还能在秦淮河边思考。其实关键是心态问题,如果你把《百家讲坛》当成名利场,那一定会不适应。但如果只是觉得去上一堂大一点的公开课,那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去《百家讲坛》,就是去上一堂全国公开课嘛。 “我还没达到教师最高境界” 记者:你在说《风雨张居正》时流了泪,继而被网友称为《百家讲坛》第一个流泪的主讲人。当时何至于如此呢? 郦波:老师的最高境界是,让台下的学生哭,而老师自己不哭。
可我自己先哭起来了,这就说明我还没达到老师的最高境界(笑)。你说的是张居正请王希爵赐死自己的那一幕吧。以往人们讲到此处,都认为张居正是个无赖。但我在写这一幕的讲稿时,自己进行了模仿和体会。
那是一个秋夜,秋风从窗户外吹进来,我痛哭流涕啊。在录播这一讲时,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没控制住。而写讲稿时,恰逢我父亲去世。所以对于流泪,我回过头来想,多少也有冥冥之中的感觉吧。
记者:你说,老师自己带头流泪,并非更高的境界。但现在明明是更多的老师陷入了麻木,让学生反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郦波:生活的奔波总让人容易麻木。我觉得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表现本身、本色和真实的自我。
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别人。当然,老师讲课最好先对讲授的人物心境进行体会,这样就不会落入对历史人物口诛笔伐、对自己却是另一套行事方式的套路。这样做是不够善良的。你说呢? “如果现在讲张居正会更深入” 记者:《风雨张居正》播完了,对于这第一次上《百家讲坛》的经历,有没有让您欣喜的地方? 郦波:就是竟然有那么多观众给我反馈。
我原先以为网络上的反馈用词都是很激烈的。但是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人对我人身攻击,大家都很温文尔雅。
大家看得都很细致,比如有人问我,是不是把张居正抬得太高了。我说,其实我也说到了一些缺点,比如张居正报复一个幼年的伙伴,而且是用一生的时间。也讲到了他教育的失败。
当然,因为说的是大明“名臣”张居正,而不是“名人”,所以对于大家也许更感兴趣的张居正私生活就没怎么讲。我主要讲的是他的政治智慧。但这些讨论都是有益的。 记者:此次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呢? 郦波:也许是教学相长的缘故,我现在发现自己对张居正的理解更深了。
如果让我现在再讲,一定会更好吧。比如,讲课时我把张居正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进行比较。当时我只从士大夫的角度来讲。后来我想,这里面估计还是一个相权和皇权的问题。如果这么讲,也许会深入一点。 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