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江卫近况 激情创业超越自我—记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
从2000年开始,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解放思想开路,转变观念抓改革,打破常规谋发展,在创业的征程中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短短七年间,枣矿集团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困难企业到全国典范的成功跨越。2006年完成毛煤产量2079万吨,是1999年的2.3倍,7年来以年平均近200万吨的幅度递增;企业总收入完成170.8亿元,是1999年的6.61倍;企业总资产173.79亿元,是1999年的3.53倍;上缴税费21.88亿元,是1999年的8.26倍;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7年间,枣矿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煤炭生产及加工、机械研制、煤焦化工、发电、建筑建材、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和监理、铁路运输、造船水运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业,煤矿、电厂、煤焦化、铁路、港口、航运一体集群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发展区域涉足“四省多国”的发展战略格局,名列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煤炭100强企业、山东工业200强企业、中国纳税100强企业。
枣矿集团在管理实践中提炼形成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枣矿集团先后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企业、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山东省首届“最佳企业公民”、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典范企业。
思维敏捷、决策果敢的江卫与精诚团结的枣矿人一道,坚定必胜的信念,高扬创业的大旗,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跨越式发展的丰碑。
临危受命担重任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位于鲁南大地微山湖畔、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上百年的开采历史,使它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兴衰荣辱的历史和极其坎坷的历程。解放后的几十年间,作为典型的老国有企业的枣矿集团,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老区部分矿井衰老、资源枯竭,新区尚不完善,战略重心转移遇阻,又突遭东南亚金融危机,矿区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负债几十亿元,一时,铁路部门因欠运费而限供车皮,电力部门停电,税务部门不给提供发票,职工的工资也无法正常发放,从领导到工人每月只能勉强领取300元生活费…… 在一片茫然、沉重的气氛中,2000年元月,山东省委对枣矿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时任淄博矿务局副局长的江卫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担起了枣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重任。
“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处事”。
在上级组织宣布任命的矿区干部大会上,伴随着会议室外几百人的上访队伍发出的“要工作,要吃饭”的呼喊声,江卫神情严肃,以他那浓重的淄博口音发表了就职演说,向矿区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庄严的承诺。突破瓶颈促改革 积重难返,内外交困,负重前行的枣矿集团要想走出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适应企业摆脱困境和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思维超前、深谙管理之道的江卫敏锐地察觉到,不彻底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不打破干部职工思想上的坚冰,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走出低谷、求得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枣庄矿区必须经过一次使职工的观念意识能够适应改革时代潮流的脱胎换骨的转变,必须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上大做文章。
春潮带雨晚来急。一场波及全矿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教育活动开始了。 江卫亲自撰文,在枣庄矿业新闻报上发表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改革》的文章,灌输先进经验,引领思想观念,号召干部职工彻底摒弃“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想,全面向市场经济转型。
他向矿区发出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强音。 “请进来、走出去”,枣矿集团多次邀清上级领导、专家教授、先进企业负责人来矿区作专题报告,或组织人员到省外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并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强化优胜劣汰和责任意识上,“不换脑筋就换人”,要求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梦自己圆”,风起云涌,百里矿区处处荡漾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大讨论的滚滚春潮。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换脑筋、转观念,第一步先解决"吃上饭"的问题,使矿区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第二步再解决"吃好饭"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江卫慷慨激昂,纵论改革思路,阐述战略构想…… 观念一变天地宽。
枣矿集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化作成了枣矿人的共识,奠定了加快发展思想基础的枣庄矿区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江卫和公司领导班子的果断决策下,枣矿集团以“人事、分配、劳动用工”三项制度和管理机制改革为先导,公司治理、产权制度、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债转股、关井破产等改革紧随其上,打响了全面改革创新的攻坚战。
煤与非煤新建项目,突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后勤物业实行市场化运作;营销、财务、采购、物流高度集中统一,一改“各矿自主,分散经营”模式,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确立名牌经营战略,导入流程精品管理,倾力打造枣矿品牌…… 一矿一策,分类指导,在加快实施改革创新的同时,在生产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做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新井新机制”的理念,并成功地运用于新安矿井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打破常规谋发展 深谙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江卫,立足矿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煤与非煤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对煤和非煤的发展战略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主业扩张上。组织了加快新井建设步伐、提升原有矿井能力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三大攻坚战。先后完成了多对矿井的新建和改扩建,创出了多项全国矿井建设新纪录。 新安矿是枣矿集团的一座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1996年开始筹建,直到2000年初矿井副井筒才打到底,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怎么办?“打破传统建井模式,新井采用新机制。”江卫一语中的,掷地有声。在努力争取上级政策的同时,江卫和公司班子决定由矿区职工内部募集资金入股,走投资多元化之路,并打破旧有的干部委任制,变相马为赛马,在全矿区公开竞聘,实施业主负责制,由业主全权负责建井及投产后的工作。
新安矿于2000年4月重新启动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一路凯歌,到2001年3月,短短的1年时间,就成功地进行了井上下联合试运转,后经生产系统优化和改造,矿井产量连年递增,目前已达到年产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矿井建设创出了全国同类型矿井投资最省、速度最快、用人最少、成本最低、效益最好、效率最高的纪录。
紧跟其上,依靠改革创新、采用新井新机制,新源、滨湖两对新建现代化矿井,各自仅用了18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创出了中国煤矿建设史上的快纪录、高质量、高水平,其中滨湖矿井目前已通过了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的评审复查。
与此同时,紧密结合矿区实际,本着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生产管理,改进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坚持找煤扩量,实现了高产高效,原煤总产量每年以近200万吨的幅度递增,2006年达到了2079万吨。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枣矿集团开发的步伐迈向“四省多国”。在贵州、云南、安徽和山东省等地进行了煤炭资源开发,形成了“老矿带新矿、一矿变两矿”的发展格局。
在加拿大、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成功地开发森林资源,合作生产石膏建材,进行物资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延伸。 枣矿集团按照环保节能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两好两高”要求,壮大非煤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
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投资数十亿元,新建和续建重点非煤项目,新上年收入过亿元的非煤项目已达13家。水煤浆热电厂、捣固焦、甲醇、铅晶电池、石膏板、络合钙、低聚异麦芽糖、硅锰合金、子午线轮胎、变容空调、油脂化工、白炭黑、苯加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兴建投产。
目前,枣矿集团已有非煤产品1000余种,许多产品畅销国内外。
矿区非煤总收入已由2000年的不足10亿元跃升到2006年的78亿元。 在改革创新实践中,江卫和公司一班人认真落实“科技兴煤”战略,实施科技兴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鼓励自主创新,在矿区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获得了一大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专利39项。仅2007年上半年,就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5项,专利2项。枣矿集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中国专利山东省明星企业。
文化铸魂创品牌 在企业管理中,江卫注重把一系列现代管理思想、前沿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实践,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枣矿集团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培育起了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为打造强势执行力,增强员工的执行意识,集团公司把军队文化引入矿山,在矿区开展了全员军训和准军事化管理。江卫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集团公司建立了计划、执行、考核、责任追究、奖惩等闭合循环的工作落实机制,响亮地喊出了“把矿山打造成军营,把员工塑造成军人”的口号,有效地解决了规章制度严不起来、执行不下去的问题,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
从青年时期就下井挖煤、有着丰富的煤矿阅厉、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的江卫,深知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江卫以创建全国一流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向世界发达国家安全水平迈进为目标,结合矿区实际,辩证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制约 自觉”搞好安全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向“自觉 制约”必由过度的深刻内涵。
在安全生产上,江卫与公司领导班子一起,正确决策,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和现场管理,严格责任落实和检查考核,强调安全管理严在干部、严在流程、严在细微之处,将安全防线前移到现场、安全重心下移到区队班组、安全亲情教育自移到个人,形成了“三严三移”的安全管理理念,在矿区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枣矿集团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和企业的健康发展,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安全质量标准化核准企业之一。
按照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总体思路,通过持续改进、创新融合、深化提升,提炼形成了抓基层、打基础、大练基本功(三基),准军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三化),以及抓好企业文化、质量标准化和环境综合治理(三个亮点)为主体内容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
“三三三”管理文化,提升了全员素质和执行意识,培育了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工作、工程、产品、服务“四个质量”,彻底改变了过去矿山黑乱脏差的面貌,塑造了整洁亮丽的现代化新型煤矿形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山东省政府、省国资委明确提出“全省工交系统学枣矿,国有大矿学枣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山东省原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仁元,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煤政研会的领导等多次前来视察。
国内许多著名大学、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新闻媒体及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调研、求证“枣矿现象”。目前,已有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委、外交部、全国许多省市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及各类企业、国外考察团等近7万人次前来枣矿集团考察参观。
放眼未来建和谐 和谐发展是发展的最高境界。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江卫及公司一班人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脚踏实地,迎难而上,谋求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致力建设富美和谐矿区。
在和谐矿区建设中,枣矿集团努力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和各项工作中去,结合矿区实际,找准着力点,明确战略,创新载体,提出了和谐矿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为了把和谐矿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开展了“和谐杯”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生产顺行、关系和谐、环境优化、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作为枣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江卫,竭心谋政,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集团公司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坚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文明创建喜结硕果。
矿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全煤系统、省级和市级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其中田陈煤矿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容。江卫和公司领导一班人注意工作方法,倾注心血汗水,关心群众疾苦。集团公司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江卫更是率先垂范,扶弱济困。每到节日,江卫首先想到的是工人,特别是那些因工因病伤亡残疾、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他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将组织的关怀送到了困难职工的心坎上,并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资助困难职工及家庭,到目前,他已先后捐出了20万元。
同时集团公司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大力解决职工群众有反映的各种问题,建立了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预防和制约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加强了社区建设和便民服务,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持了矿区的稳定。
岁月七载,弹指一挥间。胸怀坦荡、无私无畏,有着丰富管理经验和吃苦耐劳高贵品质的江卫,以卓越的工作实绩和闪光的人格魅力感染并激励了枣庄矿工,赢得了职工群众的拥戴和上级组织的肯定。
近年来,江卫先后荣获了山东省煤炭工业科技兴煤优秀工作者、山东省煤矿扶贫送温暖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全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创业无止境。目前,江卫正带领着枣矿集团20多万职工家属朝着“立足省内做优,走向全国做强,冲出亚洲做大,迈向世界做久”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