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知乎 (知乎)如果明朝不是被满清取代而是另一个汉族政权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问题: 更新一下问题,我的问题里明朝是否灭亡并不是重点,而是问,如果中国没有被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的话,是否就能避免落后成为羔羊,就算落后不可避免,是不是也可以比较快地改革进步(如日本一样)? 在我看来,不可否认,清朝的皇帝的确是历史上最有危机感的一群皇帝,但是作为少数民族.而且是落后的少数民族,要统治汉族,就不可避免地要实行最剧烈的奴化和愚民政策,导致民智的倒退;而清朝空前的绝对皇权又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形成,所以加速了中国的落后.如果放在一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也许这并不是大问题,但不幸的是清朝出现

问题: 更新一下问题,我的问题里明朝是否灭亡并不是重点,而是问,如果中国没有被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的话,是否就能避免落后成为羔羊,就算落后不可避免,是不是也可以比较快地改革进步(如日本一样)? 在我看来,不可否认,清朝的皇帝的确是历史上最有危机感的一群皇帝,但是作为少数民族、而且是落后的少数民族,要统治汉族,就不可避免地要实行最剧烈的奴化和愚民政策,导致民智的倒退;而清朝空前的绝对皇权又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形成,所以加速了中国的落后。

如果放在一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也许这并不是大问题,但不幸的是清朝出现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时代~~ 答: 我认为是能够避免这段屈辱史的,且听我一一道来。 1,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 时间上,从1300年代意大利手工业繁荣,到17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欧洲在长达450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这个时期,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西班牙本土发生了对外族的复国战争,北欧发生了俄国和瑞典的争霸战争,但是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本土都相对和平,也成为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地区。

(朋友们,你们就不要吐槽说欧洲战乱多了,你们说的所有的战乱都是局部战争,并没有产生足以毁灭文明的全局性影响,同时都是发生在欧洲大陆中心地区,离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方十万八千里。

) 和平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只有这样,技术积累才能得到传承,经商者的财富才能得到累积,投资规模才能不断扩大,社会分工才能不断实现专业化,实现从手工业向工厂制度的转变。

战争,杀戮,蛮族入侵,对一个地区经济的伤害和文明中断的影响,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说明一下的是:蛮族入侵,这是一个历史名词,并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我要歧视少数民族朋友,我对现在的满族朋友没有恶意的。

之所以要用蛮族入侵,而不用异族入侵,因为在历史上,落后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征服,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殖民入侵,所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 没有阿拉伯人的入侵,就不会导致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的中断。 没有北欧蛮族的入侵,就不会导致古罗马文明的中断,欧洲陷入中世纪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代。 没有中亚蛮族雅利安人的入侵,就不会导致远古印度文明的中断,并且引发禁锢千年的枷锁-种姓制度。

没有五胡十六国的蛮族入侵,就不会导致汉文明在晋之后三百年的黑暗和中原地区的从此衰落。 没有两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导致欧洲的衰落,让美国得以乘机崛起为新的世界文明中心。

没有苏联的入侵,就不会导致欧洲分裂为西欧与东欧两个经济水平迥异的经济体,让西欧工业化向东欧的传播戛然而止。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战争和入侵,导致了多少先进文明的衰落甚至中断。

而那些位居文明大陆的边缘,既相对独立,能够免受战争伤害,又能够得到文明知识的传播的地区,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英国,美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地理上,英国位于欧洲和美洲大西洋航线的必经之路,自从新大陆发现以后,就取代了地中海的意大利,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这使得英国的商品交易和知识交流频繁,成为了当时世界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 自古以来,文明的进步,就是得益于技术的交流,商品的交易,由此进一步出现工商业的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

因此,商业贸易中心,从来就是地区文明的最高水平的所在。古今中外,开封洛阳,扬州苏州,纽约香港,新加坡迪拜,古希腊今荷兰,莫不如是。 在经济水平,社会分工和技术积累达到临界点的情况下,工业革命就爆发了。

这是一个看似必然,实则偶然的结果。 ——工业革命并不是多么伟大的科技突变,无论是瓦特改良蒸汽机,还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都仅仅是针对原有手工业技术的微创新,仅仅凭借工匠的经验积累即可。

即使没有瓦特,也会有另外一个工匠去完成这项改良。 ——如果没有新大陆的发现,工业革命在技术积累成熟的情况下,同样会发生,只不过就是在东西方贸易主通道的南欧地区了。

——如果欧洲在这段历史中间遭遇了蛮族入侵,文明再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工业革命的诞生必将大大推迟,或者就被别的地区抢先了。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变量:那就是16世纪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上台执政(1559-1603)。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日益转变为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强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伊丽莎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确立圣公教为英国国教,解决了尖锐的宗教矛盾,使得全国上下凝聚在女王为核心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动改革开放。 第二,大力发展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英国日益发展的海上贸易保驾护航。

第三,大力支持非洲-美洲的奴隶贸易,这项不道德的贸易使得英国的海外利润急剧增加,渐渐成为欧洲商业贸易中心。 第四,推动社会宽容和开放,涌现出培根、莎士比亚这样的早期思想家、艺术家,为后来的资本主义思想大解放、科技大繁荣奠定基础。

可以说,没有伊丽莎白女王对英国的工商业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后来的工业革命、光荣革命等一系列事件在英国的最早发生,也没有英国殖民者在美洲的移民,和美国迅速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历史。

一只蝴蝶震动的翅膀彻底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那么,作为一个封建砖制君主,为什么伊丽莎白一世要对工商业支持呢? 因为,这些政策的推动,能为他的家族增加财富。

人类从来就是利益的动物,只要有利益,今日你我可以是敌人,明日就可以握手言和结为伙伴。 因为利益,朱元璋可以从无铲阶级转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表,袁世凯可以从资产阶级的敌人转变为推翻帝制的共和总统,佛朗哥可以从法西斯分子转变为西班牙工业革命的推动者,蒋惊国可以从一个独财者转变为砖制的掘墓人,戈尔巴巧妇可以从一个共铲主义者转变为一个民煮拥护者,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观念,只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眼光与战略抉择,在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封建统治阶层的王室相信国民财富的增加,并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反而可以增强国家竞争实力,增加国库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种信任感,是异族统治的清朝不会有的。

2,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在法国传播开来?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很快纺织业和蒸汽机技术就传播到了海峡对岸的法国。 这个时候的法国是个小农经济的中央砖制集权国家,传播速度并不快。

直到旧王朝被推翻,新王朝拿破仑皇帝当政时期,工业革命才在法国展开。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法国的不愿改革的封建砖制王朝很容易就被推翻了?第二,拿破仑同样是砖制政权,为什么又大力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法国的腐朽砖制王朝——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在1589-1792年期间统治法国,统治时间约200年,这个王朝的建立并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婚姻、继承等手段,从一个地区小公国逐步继承为法国统治王朝的。

这种婚姻继承手段,使得其家族一度统治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诸多国家,但是统治很不稳定,时断时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欧洲历史的一个普遍现象。 原因我们不去考究,但结果却是:欧洲统治阶层对下层民众的政治和军事控制,没有经过大规模人民起义的考验和制度改进,是相对松懈的。

下层民众对统治阶层的不满,很容易就通过造反获得成功。大革命时期攻占巴士底狱1天就成功了,俄国二月革命也是1天就成功了。

在历史上,有一个基本规律。 王朝开创者得到权力越容易,统治就越开明,得到权力越艰难,统治就越保守严密。 比如,晋、隋、唐、宋这四个王朝的建立,都是相对容易的,开创者都是来自世家望族,见识较广,或者通过夺权,或者通过短短几年的用兵,就很快统一了国家。

因此统治家族普遍充满自信,较为尊重知识分子,对工商业的发展相对支持。 秦、汉、明这三个王朝的建立,开创者曾经地位低下,历经艰辛和战火的洗礼,才最终统一国家。

因此,开国者的不安全感较强,为了家族的长治久安,在早期都发生过对功臣的杀戮,国家制度上,军事化程度明显,对民众的控制也是较为严密的。但在统治后期,随着新一代皇帝的王位继承,不安全感明显下降,社会一步步走向开放。

(秦亡的快,那是过犹不及。) 元、清这两个王朝,开创者都是处于文明边缘的蛮族,由于对汉人的强烈不信任感,和人数巨大差距上造成的强烈不安全感,使得其统治期间,制定了十分严苛的种族歧视政策和思想、政治、经济的严密控制手段。

这些政策是长期存在的,并不会因为统治者的王位变更而发生改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欧洲大陆在面临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转折关头,法国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王朝,由于其对内统治力的孱弱,很快就被时代所摧毁了,而中国的清朝却仍然坚挺的延续了大半个世纪。

第二个问题,拿破仑是砖制皇帝,为什么要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呢? 拿破仑确实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在位期间,他一举扭转了法国的文明进程,将法国带进现代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他干了哪些事呢? 第一,创办法兰西银行,大力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第二,颁布《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第三,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实践科教立国的战略。

但是,所有这些作为,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拿破仑是一个砖制皇帝,一人独大,好战分子,并且和历史上的开国君主,行为模式上没有什么不同。

他仅仅只是因为身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头,本人又有征服欧洲的雄心,于是很自然的就选择了这条能够快速富国强兵的道路:大力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所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工业强国,基本都是在开明砖制统治下发展起来的。

如上文所提到的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法国的拿破仑。 还有德国的腓特烈大帝统治时期(1740-1786)、俄国的彼得大帝统治时期(1682年—1725年)、意大利的伊曼纽尔二世统治时期(1849-1861),西班牙的佛朗哥统治时期(1936-1975),日本的明治天皇、韩国的朴正熙等。

(美国没有这样的砖制统治者,因为他是英国的殖民地,开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资本主义) 这些具有历史偶然性的,具有眼光和雄心的统治者,他们站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审时度势,大力推动本朝工商业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能够在一个小农经济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假设,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国君主,位处这样的时代,是否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历史虽然充满偶然性,但具有战略眼光的,乱世中崛起的英雄,总是那些能够适应于历史规律的变革者。

历史,往往是英雄创造的,而英雄出现的前提是,社会的宽容和开放,没有禁锢才有创新。

3,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其他地区快速传播开来,以致被西方宰割? 地理上,工业革命的传播是从中心英国向四周扩散的,那些距离英国较近的西欧国家当然率先受益。

不管原先的农业经济多么封闭,不管原先的文化、制度差异有多么大,欧洲大陆国家离英国越近,工业发展速度越快。 由于工业革命的传播,临近的国家很快就富强起来,实力与英国的差距并不大,自然也不会受到英国的欺负。

当离英国工业革命地理距离比较远的国家,相对于英国自然发展缓慢。经过一个世纪的文明差距拉大,英国相对于亚非拉的实力差距已经十分遥远,于是对他们实行军事征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军事征服,本质上是实力对比问题,让先进者有机可乘。

举例来说,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几十号人就征服了几百万人的帝国,完全是文明差距在千年以上的原因。 英国征服印度,因为印度恰好旧帝国崩溃,新帝国还没有建立,让英国有机可乘。

英国征服非洲,北美,地广人稀,几乎没有像样的文明,自然很容易就占领了。 但是,英国在18世纪虽然工业革命率先发展,然而深度不广,实力并没有大幅超越法国,到19世纪,法国的工业革命也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英国想宰割法国也有心无力了。

当英国经过二战,实力受损,被统治的殖民地经过几十年工业化的传播,实力上升,差距缩小,英国就无力统治,无奈的选择让殖民地纷纷独立了。 现在我们转入亚洲。

4,为什么日本在亚洲第一个进入工业革命? ——时间上,日本在唐朝文化传入后,历经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和平独立发展(期间有150年左右的短暂战国时期),没有受到蛮族入侵,知识积累得到传承,到清朝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追上亚洲文明中心的中国,文化自信,更愿意接受外来技术和文明成果。

——地理上,和英国一样,日本也是一个海岛国家,对外贸易交流频繁,西方知识和技术的传播相对比较容易;作为亚洲最东方的国家,离美国地理最近,容易受到美国的经济和技术传播影响(美国在美洲之外第一个欺负的国家就是日本)。

——制度上,本土民族政权,幕府统治相对没那么严密,由下而上的反抗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结果就是,离西方地理更近,本土经济和平发展时间较长的日本地方势力坐大,幕府统治控制力相对较弱,实力接近的情况下,更了解西方技术的地方势力打败了中央派,成为新的统治力量,并且和新天皇明治结成利益同盟,全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日本虽然是亚洲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但是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欧洲各国的转变路径是一致的,并不具有特殊性。

和亚洲文明其他地区相比,仅仅是其离西方文明(美国)更近的地理位置和交流历史所致。如果非要扯到文化上,只能说是海洋国家,贸易为本,保持了相对开放与交流的社会风气,但这些仍然是地理位置所培育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是日本成为亚洲工业化的领先者,而不是亚洲最西端的接近欧洲的土耳其和中东地区呢? 答案和中国是一样的,因为蛮族入侵。

在整个近代史,因为沙漠阿拉伯人的崛起,中亚奥斯曼土耳其的铁蹄摧毁,曾经辉煌的领先于人类几千年历史的新月谷地文明,就像被恶魔下了诅咒一般,从此暗淡无光,陷入黑暗之中。

5,为什么清朝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天朝的改革开放成功了? 都是砖制统治,都是面临内忧外患之下的被迫推动。决定性的区别是—— ——推动洋务运动的是清朝地方实力派,中央并不支持。 ——推动改革开放的是天朝的中央务实派,并强烈打压保守派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正如前文的分析,因为清朝的中央实际统治者,是满族人,他们唯一在乎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地方汉族人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正是这种不信任感,甚至是恐惧感,使得满清统治的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控制最严密,文字狱频繁,文化暗淡,与世界隔绝,工商业难以得到发展的三百年。

即使是所谓的满清的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的百年盛世,也仅仅是农业的平稳发展,帝国疆土的大幅扩张。

而资本主义的根本,工商业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受到严厉打压的。三百年的文明史,留给后世可堪阅读的只有一部红楼梦,这是何等的黑暗。 在满清所有的禁锢中,又以对工商业的抑制政策最为根本。

毕竟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工商业,没有工商业的繁荣滋养,一切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无源之木,无水之鱼。满清到底给工商业施了哪些魔咒呢? 第一,除了有限的几个国营矿场,禁止民间矿业开采。 第二,盐场、渔场、手工作坊,只要是劳动者聚集之地,莫不严加防范,禁止做大。

第三,开设官办织造局、铸钱局、御窑厂等,用各种手段,将私营业者挤压出市场,杜绝发展空间。 第四,禁止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杜绝与外国的一切交流。 所有这些政策措施,着眼点都是为了限制人口的聚集,形成反清复明的民变力量。

这些政策,就如一根绳索牢牢的绑住了工商业发展的七寸要害,将中华文明推向无边黑暗的深渊。 天朝的开国之初,和汉朝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一样,都是屌丝逆袭,历经千难万险,因此开国者具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大杀功臣,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但是,随着第一代统治者的逝去,第二代统治者的接任,这种不信任感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正是由于清朝是异族统治者,而天朝是汉族统治者,导致了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不一样的结果。

6,如果是一个汉族人统治的王朝呢? 理论上来说,如果没有蒙元和满清的异族入侵,汉文明从宋朝之后能够得到延续下来的话。情况一切都会改观,我们分别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 最理想的情况下,宋朝能够延续至今。 早在公元1000年前后,宋朝的社会开放就已经孕育了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都达到了中世纪文明的顶峰。 经济上,出现了开封、临安、大名府、应天府等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发明了纸币,金融业,造纸业,丝织业,陶瓷业,造船业发达,泉州和广州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贸易港口,向亚洲沿海各国大量出口纺织品,茶叶和糖等食品,瓷器和五金制品。

科技上,四大发明里的其中三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是发明于宋朝,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发生于宋末。数学上的成就尤其让人瞩目,贾宪和秦九韶的高次方程体系和沈括的高阶等差数列研究都要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这样的成就,彻底打破了传统认识中,中国文明不善于理性推理的偏见。 文化上,诗词散文(苏轼、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等),绘画书法(张择端、宋徽宗、米芾等),哲学思想(朱熹、二程、周敦颐、陆九渊等),书院教育(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等),百花齐放。

从整体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来看,宋朝(960-1279)的文明水平已经达到了和意大利手工业繁荣,文艺复兴时期(1300-1600)的程度。

也就是说,宋朝的文明水平比欧洲领先了足足300年。 宋朝的文明开放,我们要感谢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这位伟大的帝王,出生于洛阳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有胆有识,起于五代战乱之时,以军功晋升至王国军队的统领,却厌倦了战争杀戮对文明的摧残,陈桥兵变不杀害前朝皇帝,统一诸侯善待各国君主,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功臣权重问题,尊重知识分子,立下不杀士人的石碑。

这是中国三千年文明史上最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皇帝。

只有在这样的王朝,才会出现像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这样能谱写出一手文采华章的高文化素养的政治家群体。 如果宋朝不是被蒙元干掉了,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再过200年,到1500年前后,很有可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就将是中国。

只可惜,这样的美好前程,在蛮族入侵下一手摧毁,生生中断了100-200年。(元朝100年,明朝经历战乱统一之后恢复经济又花了100年。) 第二种情况。 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因此,我们假设,没有蒙元满清的入侵,宋朝自行崩溃,由另外的汉人王朝代替。 假设宋朝在300年的统治后自然衰落,新兴的王朝经过短暂战争,再度统一了国家。经我们前面的分析,即使第一代君主的统治较为严酷,但是50年后一般就会走向开放。

明朝就是这样的例子。 明朝中后期之后,皇帝已经基本不理朝政,由大学士主持政局。事实上,这相当于一种知识分子的专业治国,结果当然要比平庸的皇帝亲政要好得多。

所以我们看到,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繁荣,都是历史上仅次于宋朝的。 在1600年前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内阁大学士当政治理帝国时期,明朝的文明发展重新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西方,正是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两者比较,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仍然是世界第一流的。

经济上。 明朝在制铁、造船、纺织、瓷器、印刷等工商业方面,产量占全世界的2/3,民间手工业不断壮大,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而官营却不断萎缩。

中国民间私营经济的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人口城市化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16世纪的欧洲城市规模较小,1519年至1558年时期,拥有2万至3万人口即可称为“大城市”。

从城市规模和人口比例看,晚明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更高。据曹树基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南京、北京、苏州、杭州、扬州、开封、西安、广州、成都,都是当时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

很明显,与清朝相比,明朝的政策,是重农而不抑商的,与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英国相比,除了海上贸易有所不及,其余方面几乎秒杀。 值得说明的是,明朝早期曾经有过海禁和抑商政策,但在中后期已经基本放开。

这和清朝持续300年的禁锢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要混为一谈。 科技上。 郑和下西洋,造船技术上是世界一流水平的。 火药开矿、制造火炮、地雷等军事武器,日益先进。 程大位发明了珠算数学体系,已可实现开平方和立方的珠算记法。

宋应星提出了声音通过空气震动来传播的现代物理学理念,方以智做了小孔成像实验,提出光的“气光波动学说”,将近代物理学进一步丰富。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对铅、铜、汞、硫等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吴游性完成《瘟疫论》,是中国首部研究急性传染病的著作。 建成了中国第一部天文望远镜和官方天文台,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西方的哥白尼学说,将几何学和世界地理学引入中国。

所有这些近代科学技术,在1600年前后,明朝都是处于世界一流位置的,即使是有所缺失的部分,比如几何学、地理学和天文学,在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将大量西方著作翻译进来以后,很快也得到了完善。

如果不是满清的蛮族入侵,中华文明与西方的科技交流不会就此中断,甚至被束之高阁,列为禁书,全部扼杀。明亡43年之后的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原理》,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数学微积分,将科学史带入现代文明的轨道。

文化上。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艺术达到了近代历史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可与莎士比亚戏曲媲美。唐伯虎、徐文长为代表的画家放浪形骸,自由奔放。

这个时期在文学水平和思想价值上,能够与西游记、金瓶梅这样的长篇自由主义小说媲美的欧洲作品,也仅有《唐吉可德》一部而已。 思想上。 王阳明提出“心学”之说,强调人的主动性地位,李贽进一步肯定“人欲”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男女平等、君臣平等的人类平等观念,倡导“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政治主张。

到晚明之时,更涌现出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一批启蒙思想家,要求提高商人地位,“工商皆本”,反对君主砖制,以“众治”取代“独治”,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设立类似于议会的代议机构,“政有缺失,公其是非”。

这些思想家的学说,是伴随着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与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思想家弥尔顿倡导言论自由的观点基本相同,如果得以继续发展下去,一套现代政治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1644年,大明王朝崩溃,满清入侵,中华文明的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就此中断,再无香火传承。

而西方的英国,45年之后的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三权分立思想。伏尔泰将洛克的思想翻译到法国,引爆欧洲的大革命运动,世界历史从此逆转。 如果没有蒙元的蛮族入侵,中国的文明发展在近代将领先欧洲至少100年,到底是西方、还是东方,哪个文明更早进入工业革命,实在是一个未知之数。

而在满清的入侵之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工商业受到抑制,科技文化发展受到严密控制,万马齐喑,知识分子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研究考古,可悲可叹。

第三种情况,这是问题假设的重点—— 【明朝崩溃后,由另外一个汉人王朝代替】 这里要探究的,就不是谁先进入工业革命,而是在日本先进入资本主义发展后,汉人王朝能否迅速适应的问题。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如果中国在明朝后,仍然是一个汉人王朝,将会出现这么一个结果: 1,不管开国者的经历如何,在第二任统治者之后,国家一般都将走向开放,工商业得到繁荣,与西方有流畅的知识交流,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情况下走向新的高峰。

因此,即使中国并没有出现工业革命,与西方文明的发展也将同步保持,至少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落下。 2,即使日本先一步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没落的汉人王朝、不思进取的统治者也将更容易被下层民众推翻,实现改朝换代。

3,新一任的王朝建立者,通常都具有杰出的才能,站在历史转折的关头,能够适时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由于及时的改朝换代,完成制度更新,中国与日本的文明差距相对没有那么大,日本就不可能敢于冒险发动侵华战争,导致中国的经济崩溃,民粹发酵,引发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拖延了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 总结:如果没有满清的蛮族入侵,中国这么幅员广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文明的发展起码可以进步一百年,遭遇西方宰割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PS: 1,有朋友说,看完全球通史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可是,要说对我历史观的影响,没有任何一部历史著作对我的影响比全球通史更大。

这本著作,我看过不下5遍,如今仍然放在案头。 2,所谓的第二代后的统治者会走向开放,并不是说第二任统治者就一定会开放,可能是第二任,也可能是第三、四任,但总是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因为对于汉族统治者来说,开放比封闭的收益更高,这是一个明显的结果。 —————————— 那些说,无论明清,最终结果都一样的朋友们,请你看清楚一个事实:自汉朝沟通中外以来,无论唐宋明还是今朝,只要是汉族统治者,哪个最终不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归根结底,这不是一个砖制与民煮的问题,而是一个产权制度问题。

私营企业:产权是我的,因此我要把它做大,给子孙留下更多的财富。

国营企业:产权不是我的,我只有经营权,因此我要占住这个位子,能混一天是一天。 不同的产权归属和激励机制,导致了两者的不一样发展方向和成长速度。 1978年天朝的私营经济占比为零,仅仅30年,2008年私营经济占天朝非农就业人口的85%,全国税收的60%以上。

这就是区别。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对于“另一个汉族政权”的历史假设,其实并不用争执,今日之天朝,在过去的60年所面临的世界环境和选择的发展道路,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