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全书家族 王全书:“河南应该有更多‘大家’”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书协主席是个崇高的职务,负有崇高的使命.书协主席由河南人担任,是我们河南省.是河南文艺界.书法界的自豪--"昨天下午,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张海先生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表示热烈祝贺.昨天下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座谈会,省领导徐光春.王全书.孔玉芳.王菊梅出席,欢迎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出任理事的7名河南代表张海.宋华平.周俊杰等人荣归.张海向省领导汇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省文联和书协的关怀和支持.他说,要向

“中国书协主席是个崇高的职务,负有崇高的使命。书协主席由河南人担任,是我们河南省、是河南文艺界、书法界的自豪……”昨天下午,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张海先生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表示热烈祝贺。昨天下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座谈会,省领导徐光春、王全书、孔玉芳、王菊梅出席,欢迎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出任理事的7名河南代表张海、宋华平、周俊杰等人荣归。

张海向省领导汇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省文联和书协的关怀和支持。他说,要向前四届中国书协主席学习,认真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力争届满时有所成就,让全国书法界、让党和人民满意。

“讲得很好!”徐光春书记对张海的汇报予以掌声鼓励。“河南是文化大省,应该有几个文艺大家。这次张海担任中国书协主席表明,我们拥有国家级的大家,具备了成为文化大省的条件!”徐光春书记自信地说。

徐光春说,河南历史上曾经有非常繁荣的文艺事业。之所以这样说,它的主要标志就是有文艺“大家”——没有杜甫、李白、韩愈这样的大师,甚至是文化方面的圣人,就不可能有那么繁荣灿烂的文艺事业。


王全书,男,汉族,1945年3月生,河南长垣人,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7月参加工作,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经济师。

履历

1963.09——1967.07,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

1967.07——1968.09,留校待分配。

1968.09——1970.0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181部队河南省太康农场、太康县委、8181部队政治部工作。

1970.04——1973.07,河南省革委会政工组干事。

1973.07——1981.04,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秘书。

1981.04——1985.12,河南省计委经济研究所秘书(主持工作)、所长。

1985.12——1988.12,河南省计经委委员(副厅级;1987.09—1988.01 在中央党校计划研究班学习)。

1988.12——1991.03,河南省计经委副主任。

1991.03——1993.08,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3.08——1995.12,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

1995.12——2000.12,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00.12——2006.01,河南省委副书记。

2006.01——,河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观点

2010年7月10日,省政协十届十三次常委会闭幕。在闭幕大会上,省政协主席王全书表示,省政协将力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

王全书说,今年“两会”期间,驻豫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将中原城市群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又称“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省政协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对这一问题研究论证,奔走呼号,吁请全国政协给予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争取尽早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在谈到保障性住房时他说,政府应多建廉租房,重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并非人人都有产权房。作为发展中省份,就更应通过加大廉租房建设,实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政府可加快建设一批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国有企业持有产权的“公有”住房,供中低收入群众租房居住。

在谈到收入分配时他说,政府应制定刚性措施,敢于触动既得利益群体,既要加大力度矫正一次分配的失衡,又要有效使用二次分配手段,坚决遏制住城乡、区域和贫富三大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建设“分配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