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扬州“归江十坝”
在“运河申遗”呼声日隆的大背景下,“归江十坝”的修复与开发,再串联整合凤凰岛、茱萸湾、江都水利枢纽等一大批旅游资源,将会为扬州添上一座“运河水利历史博物馆”。
昨日,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上,民建界别的政协委员与水利老专家们将一个令人瞩目的调研话题抛了出来:在扬州有一个在水利技术上能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和新疆坎儿井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相媲美的“归江十坝”工程遗迹。
这个从南宋开始形成,历经明、清完善的古代水利工程,被水利专家们誉为古代水利“第四奇迹”,在“运河申遗”呼声日隆的大背景下,其身上的历史烟尘渐被拂去。“归江十坝”的复活,还将以其沧桑的历史神韵,串联整合凤凰岛、茱萸湾、江都水利枢纽等一大批以水为内涵的旅游资源,催生一个以江、淮、运河水利为主色调的扬州大旅游新主题!
为淮河安上开关自如的“按钮”
“归江十坝,在世界河坝建筑史上也算是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徐善火昆介绍说,1194年(南宋绍熙五年)黄河夺淮后,淮河入海出路逐渐消失,洪水出路严重受阻,向南进入长江,形成了淮河入江水道,致使整个江北运河水系排泄不畅、洪涝连年、航道受阻。
为此,每年汛后必须在众多入江水道上及时筑坝,拦蓄淮河尾水于邵伯湖,使其细水长流,供漕运水运及沿途城乡用水,并在来年淮河洪水到来时及时拆除排洪,如同是为淮河安上了开关自如的“按钮”。
从南宋起,至明、清,扬州先后在邵伯湖南部湖口以及运河与长江的连接处建筑了宏伟的“归江十坝”。“归江十坝由东向西分别为褚山坝、拦江坝、金湾坝、太平河东湾坝、太平河西湾坝、凤凰坝、新河坝、壁虎坝、老坝和沙河坝。沙河坝和老坝建于宋代,拦江坝和凤凰坝建于明代,其余六坝均建于清代。”徐善火昆说,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十个大坝调节水位,集灌溉、防洪、通航诸多功能于一身。
媲美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长期从事扬州水利工作的老干部、高级工程师陈泽浦告诉记者,归江十坝是历史上淮河最大的“柴土捆厢坝”,每年汛后在入江水道上筑坝,拦蓄淮河尾水于邵伯湖,使其细水长流,挡水保运;在来年淮河洪水到来时及时拆坝加大泄洪量。“在水利技术工艺水平上,归江十坝能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和新疆坎儿井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相媲美。”
由于打坝后只能堵水,不能通船,为了通航,往往只能翻坝换船,或拖船翻坝。于是“归江十坝”带来了蔚为壮观的通航史上的又一奇观:明清时已在运河上建有过船的单孔条石闸,闸上备有绞关,帮助拉船过闸。归江十坝和古代通船石闸,维持了漕运,穿越了淮河入江水道,形成了初级水运水利工程,直至1936年,建成邵伯小船闸,才代替了通船石闸,但归江十坝仍一直沿用至解放后,直到1973年才全部被现代归江各闸所代替。
重塑崭新的“水”文化扬州
参加调研的市政协委员高文朗等认为,水是扬州的灵魂,而拥有千百年不朽治水史的“水利”主题,应成为扬州的另一个新亮点,让“归江十坝”浮出历史的水面,这时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归江十坝”的遗存及其他水利历史遗存均与现有的旅游景点相连,具备了与旅游联动的前提条件:淮河最大的归江河道凤凰河上面的凤凰大坝遗址,是下游最大的“柴土捆厢坝”,与已开发的凤凰岛风景区相连接;著名险坝壁虎坝遗址与茱萸湾风景区相连接;瓜洲水利枢纽和古运河三湾遗址与乾隆水上游览线衔接;沿江万福、太平、金湾、芒稻等大闸及全国闻名的江都引江水利枢纽工程与南水北调旅游线路衔接;归海五坝和清水潭、马棚湾等一系列险段遗址则与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连接。
由于“归江十坝”具有独一无二的水利历史价值,它将成为充分展示治水脉络、提升扬州知名度和拓展扬州城市魅力的有效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扬州的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遗存至少有上百处,是扬州繁华往昔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这些扬州特有的水利文化瑰宝,是扬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城水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人文价值。
让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将会勾勒出一个扬州江淮运河水利历史文化的完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