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办杜世成 老百姓为什么恨杜世成? 青岛:又一个上海?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杜世成到任后提出的口号"经营城市",一开始青岛市民莫明其妙,有人还为之叫好,等到后来明白了"经营城市"就是卖地,不少人转而破口大骂.2000年之后,青岛的地价越卖越高.每卖出一个高价,当地报纸上就宣传:这是青岛市"经营城市"的伟大成就."老百姓为什么恨杜世成?"一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因为他搞的‘经营城市’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经营城市’的利益没有真正反哺到老百姓身上,经济适用房买到了也住不起.很多老居民本来住在市南区

杜世成到任后提出的口号"经营城市",一开始青岛市民莫明其妙,有人还为之叫好,等到后来明白了"经营城市"就是卖地,不少人转而破口大骂。

2000年之后,青岛的地价越卖越高。每卖出一个高价,当地报纸上就宣传:这是青岛市"经营城市"的伟大成就。

"老百姓为什么恨杜世成?"一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因为他搞的‘经营城市’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经营城市’的利益没有真正反哺到老百姓身上,经济适用房买到了也住不起。很多老居民本来住在市南区,给他们盖的经济适用房应该在市南,但是房子拆了,让他住到城阳、李沧,他会乐意吗?城阳离市南起码30公里,上下班开车也得两小时,他连房都买不起,还能买得起车吗?"

在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杜世成说:"青岛房价现在是比较高的城市之一,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第一,房价过高,会对一般的市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这样我们采取两种方法:一、住房保障体系,用廉租房,最贫困的人口甚至可以不花钱和少花钱就可以租到房子,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通过这个途径解决了住房。

二、建设经济适用房,使青岛一般的工薪阶层能够买到比较便宜的房子。三、利用二手房转租的方法解决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在城市另外区域建造一些比较便宜的房子。

青岛的房价虽然很高,在沿海一线的别墅可能已经到了2万元一平方米,但是如果顺青岛一条街往北走,那就是2万、1万、8000、5000,3000,最便宜还有1000的。"

这些话,杜世成此前已跟青岛市民"推心置腹"地讲过了。那是2005年夏天的青岛"市民月",杜世成在当地电视台演播厅里讲的,他边讲边指着地图比划。有心人留意到,当杜讲到"青岛市也有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时,他的手竟然指的是平度市。

那次节目中,杜世成的做作让青岛市民反感,他面前放了一盆花,遮着稿子,讲一会儿,瞟一眼讲稿。这期节目做完后,青岛市民给杜起了个外号——"一路向北"。

据青岛媒体报道:1998年至2005年底,青岛经济适用住房累计竣工811万平方米,为近1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2003年底,市委书记杜世成在视察调研该市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时,还强调:"青岛经济适用房建设已到了关键时刻……经济适用房不许卖高价。如果卖了高价,对出让土地单位和用地单位都要进行处罚,不能坑了老百姓。"

但是,青岛的经济适用房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早在1998年,青岛就有了经济适用房,由于距老市区较远,这些小区未受到太多关注。从2001年起,青岛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多了,但大部分都在李沧区,而且经适房3200元/平方米,周围的商品房是3500元/平方米,差不了多少。一名机关司机告诉记者:"我去参加经济适用房的摇号,等到我摇号时,已经只剩下130平方米的房子了,我也没那个实力买……"

实际上,青岛老市区也不是没有经济适用房,但这些小区,大部分都是某些单位利用自己的地皮,打着经适房名义盖的家属楼,普通市民根本买不到。还有的经适房,说是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公务员住房。

记者得到的确切消息,青岛某地段本来建的是经济适用房。建好后,1/3安置拆迁户,余房都由政府收走,以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分给了公务员,后又改成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10年内不能上市销售)。而该地段的商品房价格是5000元/平方米。

2006年9月,李沧与城阳交界处的流亭,建了一座"帝都嘉园",这是青岛市首次公开销售限价商品房,本以为中低收入家庭会蜂拥而来,开发公司也进行了大量宣传,但直到摇号结束,1049套限价商品房,却只有772人报名申购,还有277套房子无人问津。

"帝都嘉园"北面是一条干臭的排水沟,紧邻钢厂、汽车制造厂,与化工厂、碱厂遥相呼应,旁边的商业大道——重庆路上昼夜车水马龙,尾气超浓度排放,头顶是飞机航道,噪音污染胜过雷鸣。已买了"帝都嘉园"的业主在网上戏谑地说:"小区的质量和物业我预计都没啥问题,所担心的是,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三代框架

青岛的第一代城市框架,是1930年代沈鸿烈当市长时搭好的,以中山路为中心,局限于海滨一带;第二代城市框架是俞正声当市长时,拉大到香港中路,相当于用10年时间造了一座新城。

俞正声是1989任青岛市市长,1992年任青岛市委书记的。之前青岛市提的口号是"发展西部",在西边建保税区。俞正声上任后,把市委、市政府搬到东边,发展东部。那块地以前是浮山公社,尽是荒草、土路、滩涂。俞正声决定搬迁市政府时,惹来骂声一片,但后来它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全国很多城市都学青岛,把市政府搬迁出市中心。

1997年俞正声离任后,在拉大城市框架方面,青岛市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直到2000年10月,杜世成到任青岛市长,这座百年岛城开始了新一轮扩张运动。

俞正声东进到浮山湾就停下了,杜世成则把路一气儿修到了崂山,并且开始兴建全长280公里的滨海大道。俞正声主要是线型发展,杜世成搞的是多点开花,品字型发展,要建成包括青岛、黄岛、红岛在内的"大青岛"。

一名研究海洋法的教授告诉记者:"青岛近年来搞了不少围海造地,市政府让我们写《近岸海域管理规定》,我写上一条:胶州湾不能造地。结果不行,不能写。历史上,胶州湾500多平方公里,现在不到300平方公里了……"

这名教授分析说:"经营城市主要靠卖地。围海造地,就变成了市政府可以卖的东西。"

某中央媒体驻青记者站站长也批评说:"青岛市的规划没有远见,哪块地值钱就先卖哪儿,路窄了再扩,等扩不动时,就形成了大疙瘩,现在青岛到处是这样的大疙瘩……20年后问题更多。"

地价贵了,房价高了,拆迁成本也水涨船高。政府想按3年前的补偿标准给钱,拆迁户们不干;政府拆不动了,说你不走拉倒,我把规划的宽路改窄些!东西快速路施工中,有两个路段由三车道变成了两车道。结果,"东西快速路"一通车就成了"东西停车场"。

外地人到青岛,总喜欢去南部海边游览,这里是青岛的脸面。但越往北走就越破旧。有人说"青岛是个镶着金边的抹布",杜世成很反感这个说法。

大项目迷思

即使是青岛市民,扳着指头细细数来,才会恍然发觉:杜世成在青岛搞的几十亿、上百亿的大手笔还真不少:东西快速路、滨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奥帆赛申办成功、大炼油、造船厂及港口西移……

相比起来,传说中由杜世成儿子的公司承建,饱了私囊的"木栈道",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到目前为止,任何关于杜世成及其亲属、下属在青岛若干大建设项目中捞钱的传言,都未得到公开证实,这些传言只是百姓们早已形成的"官员下台必涉贪"的思维定势之表达。

抛开这个因素,客观、理性地评价杜世成在任时,青岛建设的几个大手笔,最令青岛人自豪、也最无争议的是这个"帆船之都"击败大连、秦皇岛,取得奥帆赛主办权;记者在青岛采访期间,普通市民们亦对近年来青岛好的变化赞不绝口;最有争议的,则除了房地产过热、房价蹿升到全国前五之外,起码还有三个项目,一是东西快速路,二是大炼油,三是跨海大桥。后两者争议最大。

大炼油"只走半步"

按照杜世成主持制订的规划,黄岛区分布了重化工、汽车、港口和造船等产业集群。昔日不起眼的黄岛成了青岛市的亚中心,海尔、海信、澳柯玛都在这里建有工厂、研发中心等。而2005年开始在黄岛建设的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船厂、港口等项目,都有可能给当地带来严重污染,进而影响青岛市的环境健康。

杜本人对此亦有认识。2005年3月12日,刚获得"人民网2004年度最受关注的市委书记之一"称号的杜世成(之前青岛市亦获得CCTV"最具活力的城市"称号)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跟网民对话时说:

"我在青岛工作已经5年了,比如说炼油和造船这些产业的兴起,石化的兴起,在我这任上兴起来了,能不能造成环境污染是我所担心的。我曾经在一次跟网友交谈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50年以内,很多人会说炼油是在青岛做了一个大好事,带来财政收入;50年以后,可能大家会说这个家伙给青岛做了一件坏事,带来青岛污染。所以我们做起来非常谨慎,我曾经在常委会说石化工业只走半步,严格制定引进的企业,必须保证环境保护条件。"

这个"起码50年以内,(大炼油)不会有重大污染"的话,是2006年7月,在青岛"市民月"对话会上,有市民就大炼油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质询时,杜世成回答的。这句话一出口,便犯了众怒。

中国海洋大学的刘洪滨教授跟记者说:"大炼油项目,可能有些市民看来是大项目,我看它会给青岛带来灭顶之灾。"

"把大炼油项目放到未来的市中心区,离人口稠密区不超过15公里的,全世界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湛江。黄岛大炼油项目,环评肯定也做了,肯定也说是符合标准。但就整个青岛地区来说,它会排放多少废气、废物、废水?"

刘教授说,青岛本来是个淡水水源不足的城市。围绕胶州湾的发展,可以有两个蓝图:一是采用黄浦江外滩、香港维多利亚港模式:蓝天碧海,帆船游艇,诗情画意,海边有自行车道、马拉松道等,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净土;二是搞大炼油,天上冒黑烟,地上排污水,把胶州湾变成个垃圾湾。

"为什么明明是个污染项目,杜世成还要搞呢?关键是它每年能为青岛带来1000亿的GDP!现在大炼油项目刚刚开始搞,要补救还来得及。我几次向市领导建议把大炼油项目停下来,至少把它移到远离市区的地方。不要因为一个大项目,把整个青岛市牺牲了……"刘教授说。也有人分析说,这样的大项目也不仅仅是杜一个人的需要。

一名之前参加过相关论证会的专家告诉记者,杜世成也参加了这次论证会,他诚恳地跟专家们说:"大炼油这个项目,对青岛影响太大了,请各位高抬贵手!"杜世成走后,专家们说,我们还讨论什么?同意就行了!不痛不痒地提了几条意见,便通过了。

这名专家跟记者说:"大炼油的环保措施肯定是有,但只要项目建在那里,厂区附近气温都要升高两度左右,不可能没有污染……以前黄岛油库曾发生过一次大火,青岛市区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得见,很多消防官兵都烧死了。如果再发生大火,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发生于1989年8月12日的黄岛油库大火,烧死19人,烧伤100人,烧毁原油40万吨,成千上万吨原油外溢,黄岛四周的102公里的海岸线受到严重污染,青岛市几个有名的海滨浴场也受到污染,被迫关闭了半个夏季,损失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当石油部想在黄岛为胜利油区建储油区时,青岛市政府极力反对,但国家还是下了批文,并于1975年建成了储量达34万吨的油库。1983年,随着胜利油田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海上运输能力急需扩大,胜利油田决定扩建黄岛油库,总储量将达到76万吨。青岛市政府又一次极力反对,阻止扩建二期工程,但又一次以青岛市的失败,胜利油田的"胜利"而告终。

有一次,杜世成在餐桌上讲,从眼前看,青岛人会说杜世成是功臣,20年后绝对会说杜世成是罪人。

黄岛以前就是工业区,但一直发展不起来,一片荒草湖泊。有人认为,引进这些大项目,对发展当地经济肯定有利,关键看环保能不能跟上?而杜世成的要求是把居住区与工业区分开,互不相扰。

但因为黄岛都成了工业区,污染难免,就连黄岛区委、区政府也搬到了薛家岛。目前薛家岛的楼盘价格在6000元/平方米左右,黄岛那边2000元/平方米也卖不动。

大炼油规划在黄岛的"西海岸石化区",这里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一家大型合资化工厂,跟大炼油一样,这家化工厂亦紧邻海滩,部分厂区由填海造地而成,但离黄岛的居民小区"盈泰嘉园"只有几百米远,化工厂的滚滚白烟每天都从"盈泰嘉园"的上空飘过。"盈泰嘉园"的一期楼盘起价3000元/平方米,正在建二期时,化工厂来了,现在2000元/平方米也卖不出去了。

3年前,这家化工厂筹备开工时,市委书记杜世成在会见企业的外资方老板时说:"石油化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可能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影响,因此,我们一直采取非常谨慎的办法,严格控制污染。"并希望这家化工厂能"为青岛石化工业区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但当地居民还是把怨气撒到了杜世成头上。

"西海岸石化区"周围起码有5个村庄。2006年12月24日,杜世成被免职的消息传到这里,村庄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了大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