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恨张霖之 毛泽东为什么说《明史》他看了最生气?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对党内知识分子,毛泽东常以"秀才"称之.秀才也有大小之别.从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事业团队结构的一种认知,即必须"有高级的,有普通的"两类知识分子参与其间.毛泽东对事业团队结构的这种认识,是从历史经验中得来的.所谓历史经验,一是中国传统经验,一是中共党史经验.秀才何以成其大,关键在大志向.大胸怀.大见识.大手段,紧扣时代的需要来发挥作用,并勇于体验政治风浪,经受得住大起大落.大悲大患.从党史经验看,小秀才能成为大秀才,无非是信仰成其大,走出

[摘要]对党内知识分子,毛泽东常以“秀才”称之。秀才也有大小之别。从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事业团队结构的一种认知,即必须“有高级的,有普通的”两类知识分子参与其间。毛泽东对事业团队结构的这种认识,是从历史经验中得来的。

所谓历史经验,一是中国传统经验,一是中共党史经验。秀才何以成其大,关键在大志向、大胸怀、大见识、大手段,紧扣时代的需要来发挥作用,并勇于体验政治风浪,经受得住大起大落、大悲大患。从党史经验看,小秀才能成为大秀才,无非是信仰成其大,走出书斋到实践中独挡一面成其大,善于领导群众成其大,跳出自己的专业看问题作决策成其大。

[关键词]毛泽东;知识分子;秀才;历史经验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上说:“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国》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有普通的,所谓穿八卦衣,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梁山泊没有吴用、公孙胜、萧让这些人就不行,当然没有别人也不行。无产阶级要翻身,劳苦大众要有知识分子,任何阶级都要有为他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就是奴隶主的圣人,诸葛亮、刘伯温、《水浒传》上的吴用,都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在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言论中,这是比较生动的一段,从中可看出他对事业团队结构的一种认知,即必须“有高级的,有普通的”两类知识分子参与其间。前者通变时势,有大局胸怀,能够从宏观上参与决策,制定战略,实际上已进入事业的领导层;后者是专业性的,即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

对党内知识分子,毛泽东常以“秀才”称之。秀才也有大小之别。毛泽东在前面提到的梁山英雄集团中的军师吴用和善于模仿名人字体的书法家萧让,便分别是梁山上“高级的”大秀才和“普通的”小秀才的代表。

毛泽东对事业团队结构的这种认识,是从历史经验中得来的。所谓历史经验,一是中国传统经验,一是中共党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