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鲁贵卿 鲁贵卿:中建五局在改革中靓丽转身
鲁贵卿,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五局)董事长。“如果说,国家的经济转型需要企业的响应和参与,企业的转型则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来引领。”这是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的切身体会。 “会发电”的大楼独树一帜 在长沙市韶山南路,矗立着一栋因“会发电”而闻名的建筑,这就是中建五局新建的办公楼——长沙中建大厦。
在办公楼顶层,2500平方米的巨幅光电幕墙,年发电量约为11万千瓦时,可节省经费20多万元。 也许有人认为,20多万元,对于实力雄厚的中建五局意义不大。
但鲁贵卿不这么看。对于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非晶硅太阳能光电幕墙示范工程,他认为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中建五局建造的建筑物,开始由能源消耗型向能源节约型的巨大转变。
中国建筑必须完成由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让鲁贵卿始终不能忘怀的一个数据是,建筑物能耗占世界能源消耗的40%以上,而中国建筑的能源消耗也是惊人的。这让从事建筑行业35年的鲁贵卿,身上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正是在他的提议下,中建五局研发了建筑物发电的光电幕墙技术,并已拥有四项专利。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加快建筑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他还倡导生产方式的节能变革。中建五局已开始探索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白色污染物、垃圾,回收、绞碎、压缩,加工成建筑模板循环使用。
在鲁贵卿眼中,建筑节能转型,既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大背景下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企业行动得越早,就越能取得主动权。
事实上,中建五局的做法已经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长沙中建大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国家财政给予节能建筑70%的补贴,中建五局办公大楼获得的补贴为湖南省补贴第一单。
管理转型助企业解困 中建五局在湖南安家已30多年,如今在中国建筑总承包商中位居前50强、湖南省百强企业前10名。也许外人难以相信,8年前这家企业还挣扎在负债累累、人心涣散的生死线上:16家二级单位中有11家亏损,有的员工长达48个月拿不到工资。
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鲁贵卿从设在山东的中建八局一公司总经理岗位上调至长沙,先后担任中建五局副局长、局长、董事长。 面对困难局面,鲁贵卿没有慌。经过扎实的调研,他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思路:中建五局必须通过改革完成管理转型。
可是,当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相继推出时,公司内部出现了质疑和否定之声,因为习惯了“四平八稳”的央企员工,很难接受如此巨大的改变。“阻力最大的时候,有人把水直接泼在我们一位做工作的女同志脸上。
”中建五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从建筑行业最底层干起的经历,让鲁贵卿谙熟生产流程,他坚持自己的改革之路,让管理能够从实际出发,最终在中建五局形成了务实管用的管理体系。
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中建五局“老虎加金条”的规定:每年8%考核落后的管理干部必须降职,20%考核排前的员工可获得奖励;每年年底全体员工对中层干部进行测评,职工代表两年一次对包括鲁贵卿本人在内的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
7年来,中建五局对160多个中层干部岗位,先后进行了560多人次的调整。 在鲁贵卿的率领下,中建五局迅速扭亏解困,短短5年时间全局累计归还内债近3亿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建五局仍然实现了合同额390亿元、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15%,利润总额在多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41%。
自2003年以来,中建五局的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7倍、7倍、37倍,员工收入年均增长20%。
在深基础施工、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超长隧道、高速公路、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形成了技术优势,多项工程获鲁班奖和国优奖。 但是,海外市场仍被金融危机阴霾笼罩,国家大规模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政策可能降温,发热的房地产市场有冷却的苗头——2010年初显现的这些迹象,使得鲁贵卿不断思考,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的变化,中建五局的业务如何再次转型以应对新一轮的挑战?他说,下一步中建五局传统的业务板块都要在继承中创新;此外,企业还必须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中找到生存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