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张宗益 如何度过大学时光?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6000余名2013级新同学一起来到了西财,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跨越。在此,我首先代表西财的师生员工欢迎你们加入西财大家庭,SWUFE family!从此刻开始,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swufer”,西财人。
同学们,新入大学,我想问问大家:是否思考过何谓“大学”?大学与中学究竟有何不同?该如何度过在西财的大学时光?沿着历史的轨迹回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英文叫“university”,如果我们深究一下“university”的内涵,可能会对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产生一些新的启示。
“university”源自拉丁文“universus”,意即“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所谓“特定的方向”,是指从大学开始,你们将选择不同的专业和方向进行纵深学习和研究,如经济学、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西财是一所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大学,扎实的专业教育将让你受到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熏陶,养成你们的财经意识和专业素养。作为西财的校长,我并不担心几年后你们能否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或薪水,因为西财是“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学校。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习,你们获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足以让你们接受社会的检验和挑战。但是,我更关注的是,毕业五年、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后,你们在西财获取的这种毕业时十分优越的“生存技能”,是否拥有长久的适应能力和持续的发展能力?
大家都知道“全球投资天才”索罗斯,他是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他说,我在伦敦经济学院选修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米德的课程,但是,对我影响至深的还是卡尔·波普尔的哲学。索罗斯道出了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问题。
有些知识看似“无用”,短时间也不能给你带来“实惠”,人文、哲学、基础科学等大部分通识课程如此;有些知识非常实用,财经类等课程与职业证书大部分属于这一范畴。
专业知识让一个人在一些方向上有深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敲门砖与生存密码,好的岗位不会接受专业不好的学生。通识知识让一个人在面上有宽度,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加速器与螺旋桨,能带来长远价值并产生巨大的发展潜力。
西财不是江湖上戏称的“温江银行综合柜员培训中心”,而是要培养未来社会的财经领导者与建设者的大学。这些年,我们一直着力构建一个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并贯穿教育全过程的螺旋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既注重财经等专业素养的训练,又注重人文与科学素养的积淀。
我希望,这几年,你们在这里受到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能够在你们职业生涯的后期,仍然拥有足够强劲的竞争力,并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学习中,要做到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这是我想给同学们讲的第一层意思。
“university”直接由“universitas”演化而来,特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新联合体”的“新”体现在大学是“探讨与学习高深学问”。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是新思想的摇篮,是探索者的乐园。
在西财,有很多这样的探索者:新中国第一部货币信用教材的撰写者彭迪先先生,第一部财政学专著的作者陈豹隐先生,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奠基人汤象龙先生,“国家分配论”创建者之一许廷星先生,著名财政史学家左治生先生,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研究的先驱者刘诗白先生,建立货币银行学理论新体系的曾康霖先生……他们永远照耀着西财的天空。
与中学不同,大学是向人类知识的纵深挺进,必然涉及当今人类聚讼纷纭或全然未知的众多领域,甚至是对习以为常的知识的反思、否定和重构。
因此,大学的学习是基于知识生产和文化创新的创造性学习。我希望,你们学到的不是整齐划一的知识和被动的接受性思维方式,而是审视和反思这个世界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在继承中有创新,在稳定中有变革。
“新联合体”的“新”还意味着大学人与人交往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自主性构成了大学生活的基本形式。三点一线的不变空间、老师的千叮万嘱、占满所有时间的课程表是中学的特征;而在大学,学生可以质疑老师,课程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未必同班。
大学提供了更多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在这里,老师只是引路人,你们才是真正的探索者和冒险者,师德得以自律,学生得以自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与协作,共同向未知的纵深探索,这是一种有别于中学的全新的课程教学范式;在这里,有学生实验超市、广告公司、留学项目、各种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各种竞赛等等,为大家提供足够多的学术和社会实践平台;在这里,学校将继续缩减学时总数,提高学业难度,留给你们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同学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定是与你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紧密相连的。我希望,同学们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分利用“新联合体”的良好环境,大学学习中养成主动性、批判性的学习方式。
除了前面的两点,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university”还蕴含着“universe”,即“宇宙”、“天地万物”、“全世界”、“全人类”的意思。包容与追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如果失去灵魂,无论大学办得多好,也是“失去灵魂的卓越”。
大学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几天,大家可能都已参观过校史馆,了解过西财的历史:岁月流转,88个春秋,从黄浦江畔到浣花溪边,从奠基光华到创业柳林,从百废待兴到生机勃勃……西财在风雨兼程中打下了厚重而光荣的基业,铸就了西财“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代代西财爱国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聚沙成塔,创造了西财的高度;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西财人无论远处江湖还是高居庙堂,始终心系天下苍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永不停息的努力。
财经科学自古就是经世致用之学,当前的市场经济与商业社会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浮躁与急功近利也相伴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部分人愿意看见成功,却不想看见成功背后那漫长的时间累积与孜孜以求的努力;部分人愿意看见当前的成功,而忽视我们承担的长远的责任。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读大学更是如此。同学们选择了西财,就要担负起对国家、民族和世界的责任,摒弃功利之心,拒绝浮躁之气,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淀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唯此,西财学子才能传承西财大学精神,用自己所学、所长服务国家,服务人类。古希腊著名史学家、作家普鲁塔克曾写到:“我们内心获得的,终将改变外在的现实。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我希望,每一个西财学子,都怀抱西财的精神和信念,从自己做起,发挥自己的正能量,从一而十,从十而百,从百至千、至万的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让西财的大学精神在同学们身上闪亮。
同学们,著名哲学家罗素先生说:“生命是一种体悟,而生命的惊喜在于,你永远也不知道,此刻栽种的果实,将在何时收获。”实际上,你在大学学到多少,将来成为什么人,根本上的取决于你们自己从今而后的选择和努力。现在,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四年或者三年后,就在此刻相聚的地方我们举行毕业典礼。那时,时空倒转,音乐变换,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是遗憾?是无悔?还是其他什么?
今天,西财承载着你们及你们父母的信任与期待,接过你们的行囊,将你们拥入怀中。我想,我最应该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必须一起锲而不舍地努力,度过在西财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