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铁道游击队 山东:最后的铁道游击队员讲述抗战记忆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老人讲述当年铁道游击队英勇抗战的故事老人展示他25岁时的青春照鲁网5月8日讯(山东商报记者 冀强)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即将举行,一些中国老兵已经赴俄参加胜利日纪念活动.在枣庄,当年曾是年龄最小的铁道游击队员,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李洪杰非常关注这场阅兵,他觉得这是对不朽的二战老兵们最好的纪念.李洪杰老人的讲述,也将我们带入那段烽火岁月--13岁的孩子成了抗战战士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渐彭村一处农家院里,现年85岁的李洪杰和老伴在安宁的生活.提及七十多年前的硝烟岁月,李洪杰坐到躺椅上,找了

老人讲述当年铁道游击队英勇抗战的故事

老人展示他25岁时的青春照

鲁网5月8日讯(山东商报记者 冀强)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即将举行,一些中国老兵已经赴俄参加胜利日纪念活动。在枣庄,当年曾是年龄最小的铁道游击队员,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李洪杰非常关注这场阅兵,他觉得这是对不朽的二战老兵们最好的纪念。李洪杰老人的讲述,也将我们带入那段烽火岁月……

13岁的孩子成了抗战战士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渐彭村一处农家院里,现年85岁的李洪杰和老伴在安宁的生活。提及七十多年前的硝烟岁月,李洪杰坐到躺椅上,找了个舒服姿势,慢慢打开了记忆。据老人自述,自己世居在此。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很快家乡也被侵略。在李洪杰的记忆里,日军曾把全村老少集中到村子场院内,“用枪指着,逼迫交代哪里有八路。”被吓哭的他躲在人群最后,躲过一劫。

12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李洪杰整天在村里闲玩。据介绍,当时村里只有几十户二三百人,却有十多人参加了铁道队。“那时候我们村是铁道队主要活动区域,我就经常跟在队员后面追着跑。”本报检索发现,1940年,已小有名气的鲁南铁道队与活动在津浦铁路沿线的另外两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由洪振海任职大队长。合编后的鲁南铁道大队,主要活动在鲁南津浦铁路和临枣铁路沿线。

李洪杰告诉记者,很早他就跟铁道队员们嚷嚷着加入,但因年龄太小,并未被接纳。“大约在1943年的时候,来了一个张政委,我就跟在他身后吵着嚷着要当兵,说即使送封信也行。考虑到我年龄小,专门向组织申请才批准接收我。”

参军不久就参加护送陈毅行动

李洪杰回忆说,初入铁道队,自己被大家称为“小鬼”。因为年龄太小,并未扛枪打仗,而是负责放哨、送信,干点送水送饭的零活。

被李洪杰津津乐道的是,参加铁道队不久他就见到了陈毅,还参加了护送陈毅的行动。1942年12月,鲁南军区遵照刘少奇相关指示,将活动在鲁南地区的微湖大队、鲁南铁道大队等4支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鲁南独立大队。整编后,其主要任务也从过去的破袭交通、袭击据点、截击火车等,转为护送干部。

1943年年底,时任新四军军长陈毅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学习。陈毅从新四军军部出发辗转来到枣庄,时任铁道队大队长刘金山奉命护送。“当时情况很复杂,几个据点都有鬼子,路上还遍布敌人设置的壕沟和路障。”为了等待合适的通过时机,化身“张老板”的陈毅在当地住了两三天。李洪杰回忆,其间他还给陈毅住的房间送过水,当时自己个头矮小,还没有桌子高,没看仔细陈毅的面容,“只记得背着大草帽。”

李洪杰兴奋地张臂比划说,护送行动是傍晚开始的。刘金山带队,李洪杰被派往附近侦察敌情。“侦察时很安全,但往回走的时候,却发现了鬼子的车。上面趴着一个人,端着机枪。”李洪杰匆忙弯腰,佯装拔草,幸运的是敌人未对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起疑。

敌车过后,李洪杰跑回向刘金山报告。随后陈毅和警卫员骑马走出隐蔽的树林,很快跨越铁轨,加速向东消失在暮色中。在铁道大队的护送下,陈毅越过津浦铁路封锁线,然后由微湖大队接应,乘小船进入微山湖。

曾给“王强”换药治伤

随着年龄增长,李洪杰在铁道队内不再仅仅是跑腿的“小鬼”,开始跟一名郝姓老卫生员帮忙、学习。回忆起当时境况,李洪杰直摇头感慨条件艰苦。

“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造。”李洪杰介绍说,以胶布为例,都是选用比较厚实的牛皮纸做原料,把熬好的胶刷在上面,晾干后备用。“用的时候沾点水或者放嘴里舔舔”,他哈哈笑着说,“其实也挺好用的。”

棉球也是自制。“拿到棉花后,放锅里用石灰石煮开,晾干,漂白,就拿来用了”; 拿碘片或者碘化钾放酒里泡开,就当碘酒用;没有医用盐水,李洪杰就摸索着自己配制,“主要拿盐水冲洗伤口和眼睛。”

在卫生队的日子里,李洪杰学到了不少医护知识,还给小说《铁道游击队》“王强”的原型王志胜换过药。“一些队员负伤后到卫生队所在的小南庄休养,王志胜也在那里,他受了枪伤。躺在床上我给他换过药。王志胜看我是个半大孩子,也和我说几句话,”老人回忆说。

虽然在抗日期间并未直接扛枪打鬼子,但在卫生队的李洪杰却经历过多次游击战“反扫荡”情形。“游击战怎么打?说白了,就是躲着打。那时候条件艰苦,鬼子一扫荡,我们就得收拾东西赶紧跑。”李洪杰回忆说,那时候最经常往微山湖中的芦苇荡中躲藏,“敌人不走我们就没法回去,吃住都在船上,缺什么东西了,渔民们都会送来。”

李洪杰说,因为和老百姓关系紧密,所以在游击战中铁道队并不吃亏。“甭管什么时候,想进湖的时候,把衣服挂在竹竿上挑起来,渔民看到后都会赶紧靠岸,把我们接送进湖里。在里面待上三五天,等情况稳定了再出去,游击战就是这么打的!”

特写

最后的老队员静养晚年

有时到老房子处散步,追忆当年情形

抗日战争胜利后,鲁南铁道大队集体“转业”。1946年2月,鲁南铁道大队番号被撤销,在原大队的基础上成立“鲁南铁路局”,半年后又重建鲁南铁道大队。

李洪杰告诉记者,此后不久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5月底国民党军10万余人,对鲁南解放区实施“扫荡”、“清剿”,李洪杰所在的队伍承担起了突围掩护任务。“有时候一天要打三次仗,一口气行军百八十里是常事,也是异常艰苦。”李洪杰回忆,在不断突围奔波中,有队员躺下后再也喊不起来。“那时麦穗都可以搓着吃了,虽然又累又饿,但为了不掉队,根本都不敢停下来摘一把吃。”

枣庄薛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铁道游击队史》记载,在突围任务完成后,身在卫生队的李洪杰随队返回鲁南,并随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他又参加了浙江舟山群岛的剿匪战斗。1958年,被错打成右派,1960年平反后转业到上海第三钢铁厂当医生,1969年因故返乡定居。

颇为传奇的是,经历过大大小小炮火无数,李洪杰从未负过伤,只是被枪炮声震伤了耳朵。他告诉记者,最惊险的一次,子弹打的脚下尘土飞扬,他跺脚逃避,却未被伤及。

如今,李洪杰与老伴安居在乡间,有时还会散步到村内的老房子处,追忆当年和队员们在一起的情形。

李洪杰说,生于1930年的他是当年铁道游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2011年、2014年前后,与他同龄的最后两名铁道游击队队员朱其洪、张书太已经先后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