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艺术特色 潘天寿的艺术和他的“特色论”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由于客观因素,这门民族传统艺术曾度入低谷,齐白石、黄宾虹二位大师又相继辞世,中国画何去何从?时代呼唤领军人物的出现。国立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正是在此时被推到了台前。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懒道人,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1920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受过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李叔同等教师人品学养的多方面熏陶。1923年任上海美专国画教授,并与诸闻韵共创全国第一个中国画系。
1928年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诞生,他被聘为中国画主任教授,主持中国画教学。并二次出任校长,二次据理力争坚持中国画独立成系,并开创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
潘天寿被荣列“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而受人敬仰。潘天寿在学术上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中国画要以特长取胜”。他的主张在中西融和的大趋势中显得非常特别,学术界称其为“距离说”,这种“距离说”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所以由此而形成的绘画学派可以冠名为“特色派”,潘天寿先生是中国画“特色派”的带头人(方增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