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英的创作 郑彦英:传统作家的新媒体生活

2018-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他,或许是登上大河报最晚的一个入选"人物",但肯定是占据大河报时间最长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登上的是一份全新的大河报.两年来,他主讲大河报客户端品牌栏目<彦英夜话>,每周一期,从未间断.    入选理由    一件事,坚持做,不易,90期日积月累.他曾是传统作家,却尝试网络写作;年60而尝新,面对摄像机,主讲<彦英夜话>.<彦英夜话>刚刚获得首届河南省新闻奖移动媒体奖,他是大河报发展的"空降大员",亲历

    他,或许是登上大河报最晚的一个入选“人物”,但肯定是占据大河报时间最长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登上的是一份全新的大河报。两年来,他主讲大河报客户端品牌栏目《彦英夜话》,每周一期,从未间断。

    入选理由

    一件事,坚持做,不易,90期日积月累。他曾是传统作家,却尝试网络写作;年60而尝新,面对摄像机,主讲《彦英夜话》。《彦英夜话》刚刚获得首届河南省新闻奖移动媒体奖,他是大河报发展的“空降大员”,亲历着,见证着。

    【录制】每次完成起身时,他总是会说一句:“很好!”

    他曾经也传统过,是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和评委。他看起来挺“潮”,博客微博微信,他很快就琢磨得门儿清。不少文章,在手机上完成。参加网络小说大赛,还拿了个全国第二。2013年8月大河报客户端改版,一档名家参与的栏目酝酿时,第一个想到了他——郑彦英。

    曾任灵宝市副市长、三门峡日报社社长、省文学院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副主席,头衔不少,他却没有什么架子。

    立足文化视角,关注热点民生,《彦英夜话》每周一期,频率高,话题涉及多个领域。说起渐次消失的城市文化记忆,说起校园中的三八线,说起初恋,说起洞房花烛和婚姻爱情,说起茶道,说起民俗,说起读书,在录制前的沟通中,郑老师总是给出很多建议。每次录制完成起身时,他总是会大声说一句:“很好!”

    《彦英夜话》曾踏访马街书会。那天的天气,漫天黄沙,头发上,脸上,厚厚的黄尘。我们大家都裹紧了衣服,边看艺人演唱,边听郑老师在风沙中讲马街书会的前前后后。

    【求新】尝试新造型,照片发到朋友圈请大家“掌眼”

    《彦英夜话》开播以来,邀请过不少名家,作家张宇、邵丽、乔叶,评论家王守国,书法家周俊杰、吴行,藏家焦书晖,诗人萍子,业界行家、热心网友代表等都曾前来一起参与录制。他曾经跟我说过当时为什么应诺来做这件事:“网络视频节目没怎么做过,愿意新尝试。既然做,就坚持做好。”

    为了这个尝试,不太爱修边幅的郑老师开始关注服装和发型了,每周坚持相当强度的锻炼,造型也谋求改变。有一回,女儿给他买了好几副无框的眼镜,他很认真地戴上,发在朋友圈里,请大家评价:“这个造型适不适合上节目呢?”有好友评价很“卡哇伊”,这才作罢。

    每次录制,他总是提前来到现场。他这样解释他惜时的原因:“我出生在农村,总觉得机会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把握。”《彦英夜话》一周年座谈会时,他更是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会场。

    两年间,《彦英夜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前不久的第86期话题:《贾玲恶搞花木兰,你欠商丘虞城一个道歉》,由于及早发声,观点明晰,有节有度,5天点击阅读量近1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