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2014年12月27日,“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10周年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左)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在会前交流。 CFP图
今天上午,记者从国家京剧院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因病医治无效,于昨日22时46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下周一10时,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李世济遗体送别仪式。
李世济,广东梅县区人,1933年生于苏州,长于上海。她是著名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的义女,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师。因父亲与程砚秋相识,1945年,李世济认程砚秋为干爹。12岁时,她的第一出戏《贺后骂殿》学成演出时,就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抗战结束后,程砚秋经常离开上海到各地演出,李世济平时主要跟琴师唐在炘课余学唱。
听闻李世济去世的消息,很多梨园界、文化界和戏迷观众都表达了深切哀悼。京剧演员王珮瑜半夜发微信写道:“夜里突然惊醒,朋友圈纷纷泣告:李世济先生逝世,先生千古。”歌唱演员龚琳娜今早在微博中写道:“李老师是京剧程派传人,她的演唱非常有骨气有魂魄,和而不同。
今早听到这个信息,非常难过。” 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外孙女杨雅璐叹道:“作为一位母亲,她太不容易!我想她是太想念自己的‘大器’了,所以选择母亲节这一天去找儿子,从此一家人团圆,李世济先生千古。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龙吟表示:“如果说京剧还有大师,李世济先生算一个!艺术精湛,为人正派!程派能传承下来,李先生功不可没!先生千古!” 《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封杰表示:“李世济老师不仅继承了程派,而且完善了程派,她是得了程砚秋先生亲传的。
她的丈夫,也是著名琴师唐在炘老师和普通的艺人学艺不一样,他是大学生,有文化,又懂戏,演奏和理念都很懂,李世济和唐在炘夫妻二人丰富和完善了程腔唐韵。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是李老师在支撑着程派艺术,如果没有她,程派不可能有今天,李老师真的是为了程派呕心沥血,直到八十岁了还在传艺说艺,希望程派后继有人。”
田沁鑫导演表示:“她很独特,发型、穿着。我爱看她清唱程派剧目段落,因为她,真的很独特!”
黄盈导演感叹道:“小时候,总以为李老师是生活在录像带里的人。因为《锁麟囊》是我们家的合家欢项目,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反复观看。长大了,忽然发现,有些人其实生活在人心中。因为李老师,开始关注程先生、翁偶虹先生,开始懂得无论穷富,都要坚守质朴的草根伦理。有时间,要回家陪爸妈再回顾李老师的表演。”
青年评论家张敞写道:“李世济先生去世,好难过!深深记得十几年前,我偶然得到一盘李世济先生的磁带,一个人徘徊在夜路上,为每一个声腔所叹服,我没想到原来京剧的歌声可以在她这里这样不同,这样的震人心魄。她是我最爱的艺术家之一,我为她的《文姬归汉》在心里流过泪,为她的《龙凤呈祥·洞房》而感觉刀兵之气竟是这般和欣悦匹配,我喜欢她的那一句‘你的父去投军无音信’,我爱她的《六月雪·坐监》如痴如醉,我听着她的《祭塔》去做其他事,我不喜欢现代京剧,可是我无比爱她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京剧的旦角里,她不是我心中众人中的一个,她对我来说,只是唯一。
李世济先生,谢谢你的艺术,谢谢你!”
本报记者 王润 J069
快访
关门弟子卢杨忆恩师:
从“念大字”开始带着我练
李世济先生去世的消息,众多戏迷观众纷纷表示哀悼。今天凌晨,记者得知李世济先生辞世的消息,采访到了李世济先生的关门弟子卢杨,悲痛伤心的她,对记者追忆起了恩师生前的点点滴滴。
卢杨说:“噩耗传来,我呆呆地愣坐、泪水夺眶而出,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作为李世济先生的关门弟子,恩师对我的教诲与艺术的指导,使我终身受益,是李世济老师手把手地教导我、带领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老师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卢杨回忆道,2011年8月20日是她第一次去恩师家拜访的日子。“那天我一进门便看见李世济先生坐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眼睛看着我所在的方向说:‘孩子,我只能看见你的影子,看不清你的脸,我的眼睛不行了!’我听完这话心里特别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对待老人家,好好学戏,将程派艺术传承下去!”
李世济问卢杨将来有何打算,卢杨说自己将来想教书育人,但是要有很好的舞台实践以后才有经验教学。李世济恩师没想到卢杨有此想法,当即表示要改变对卢杨的教授方法。
之后的日子里,卢杨开始成为李世济老师家中常客。“恩师常说,你要扎扎实实学,一丝一毫都不能差,将来要教孩子的。”李世济教卢杨的第一出戏《骂殿》,卢杨一张嘴唱,李世济就说:“停,你字头用力不够,过渡音过渡的太快,你得收音啊,得早点收!
”结果李世济从“念大字”开始,带领着卢杨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她还由此说起她小时候学戏时,程砚秋先生让她对着一张宣纸念大字,什么时候宣纸湿了,什么时候算完,就专门练嘴里的咬字。卢杨听完以后直咋舌,这得多深的功夫啊!不过她还是很听恩师的话,对我说:“你回去念报纸,大声地念!”
“念大字”之后,就是“落音”问题。卢杨说:“我原来的‘落音’总是爱黄音,听起来就像‘塌调’。没跟恩师学习时,自己也意识不到,恩师指出问题我才晓得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因为演员都各有各的演唱习惯,我习惯原来的唱法,现在要改掉不正确的唱法总要有一个过程,经常是一唱就错,我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唱才对。”
另外,程派的发音位置也一直困扰着卢杨:到底哪里才是正确的发声位置,怎么样才能将声音统一、圆润的唱出来?怎样一气呵成的唱下来给观众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个问题是我最大的问题,我一张嘴唱恩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位置太靠后,把亮音闷回去了!
’于是我按恩师说的位置调整,结果恩师又说‘你唱的太亮了,不像程派了!’我顿时有点发蒙,那我该怎么唱啊?”卢杨回忆道:“恩师特别耐心地给我做示范,告诉我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样。
我回家反复地听上课录音,一个音一个字地反复磨练,我自己什么时候觉得对了,可以了,才往下听。所以,恩师说我进步很快,很肯定我的学习态度。通过几出戏的学习,我的调门竟然可以从一开始‘西皮E调’唱着都不太顺,而提高到唱升F调都没有问题!
我小时候唱李娜的歌曲一点不费劲的,嗓子特别好。学戏后一直没有老师系统的教授我发声方法,有的老师很好但是没教两年我就换老师了,总是这样不走运,所以就唱不了高音了。恩师竟将我的高音找回来了!这种兴奋、感激之情充满我的内心!”
通过李世济老师一系列的指点,卢杨的演唱进步了很多,刚想沾沾自喜的时候,恩师又对她说:“你高音是唱上去了,低音也可以。但是,你中音区不好,就是过渡的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李世济又给她讲解了气息与声音要如何结合的解决方法,让她对恩师佩服感激的五体投地。
“这些年来,只有恩师一人把我存在的问题都犀利地指出来,并且一一解决,使我受益匪浅!恩师教我的时候,不但告诉我程先生是怎么唱的,当年程先生怎么给她说戏的;还详细地教我应该怎样唱、念才是这个人物,嘱咐我一定要演人物;还将她老人家60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佩服恩师之余更加感激不尽!
”卢杨说,“一个学生能不能遇见一位好老师;好老师能不能毫无保留地传授表演技能;学生能不能认真的学、刻苦的练。这些条件都成熟才能有机会出一个人才。”
卢杨哽咽道:“学戏的道路不平坦,需要多少辛勤的汗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成才啊!我能遇见李世济老师并有幸拜在恩师门下,真是荣幸之至!我一直祈祷恩师能够健康、长寿、开心、平安的度过每一天!可是天不遂人愿,恩师走了,在2016年母亲节的夜晚去和她的夫君、儿子团聚了。
师傅,我舍不得您……师傅,我会刻苦钻研您所教授的每一出剧目、学会您演过的剧目,尽自己所能弘扬程派艺术,将您教授给我的艺术传承下去,为弘扬京剧事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