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的弟子 李世济与她的津门弟子
“李世济对天津的京剧舞台、京剧人才都倾注了许多心血。李世济在天津的弟子刘桂娟、李佩泓、吕洋等,现在都已成长为艺术精湛的程派传承人。”昨天,在得知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8日晚病逝的消息后,戏曲理论家刘连群对记者说。
对弟子倾囊相授
“《陈三两》是我的开蒙戏。可以与自己这么喜欢的、遥不可及的艺术家学习,感觉太幸福了。”刘桂娟回忆说,“《陈三两》有很多跪的戏,李老师就跪在地上一遍一遍地示范。尽管她腿脚不好,但她坚持如此。”“我是从2002年起向李世济老师学戏的。
她白天忙,每天都是从晚上十点多教到凌晨一点多,这样持续了三年。”吕洋告诉记者,“排演《香莲案》时,李老师担任艺术顾问,她亲自对乐队、演员唱腔都给予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和支持。”“2008年在上海演出《玉堂春》,老师亲自到上海把自己保存多年的一套银钉给我戴上,我特别激动。
”李佩泓回忆说,“2010年在梅兰芳大剧院,老太太拄着拐杖到现场给我们把关助阵,她就是用这种行为激励着我们。”
对戏剧大胆创新
“李老师说戏,先剖析人物、讲角色,这也成了我至今的习惯。不要违背自己的生理条件,不要过多模仿他人。自身条件像块玉,就要让玉发光。李老师的教导让我至今受益。”刘桂娟对记者说,“老师在服装、唱腔、乐队、剧本、表演多方面都有许多改革。
以前《六月雪》中窦娥穿罪衣、罪裤,和苏三相近,李老师演时着‘罪裙’。这类改变起初观众诧异,通过实践与磨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如今我演《六月雪》就是学习老师的服装。”“李老师每天都在给自己布置作业。”吕洋告诉记者,“李老师说她只要还活着就要把程派艺术传承下去。她对艺术追求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记者了解到,李世济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16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大礼堂举行。国家京剧院从5月11日至14日在院内八楼第一排练厅设置灵堂,每天10时到16时接受各界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