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和郭德纲 [相声门·天津]郭德纲热和天津相声“北漂”

2018-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津相声界"北漂"代表人物杨少华.杨议父子讲述"北漂"故事 马三立先生作为津门相声的代表人物生前一直生活在天津.(图为倪萍采访马三立)杨少华.杨议父子近年来不光说相声,还涉足拍摄影视剧.前一段时间,他们主演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 <西征梦>郭德纲创作的相声新段.有人说这个段子是从传统相声<打白朗>翻新而来,在这段相声里,郭德纲在梦中化身成协助布什铲除恐怖分子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绝不是什么热血青年而是一个玩世不

天津相声界“北漂”代表人物杨少华、杨议父子讲述“北漂”故事

 马三立先生作为津门相声的代表人物生前一直生活在天津。(图为倪萍采访马三立)

杨少华、杨议父子近年来不光说相声,还涉足拍摄影视剧。前一段时间,他们主演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 《西征梦》

郭德纲创作的相声新段。有人说这个段子是从传统相声《打白朗》翻新而来,在这段相声里,郭德纲在梦中化身成协助布什铲除恐怖分子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绝不是什么热血青年而是一个玩世不恭但心中还有一点梦想的小人物。因为北京地处天津西北方,所以我们借用《西征梦》这个名字描述郭德纲及其他一些天津相声演员“北漂”淘金的现象。

相声起源于北京,兴起于天津,解放以来老幼妇孺耳熟能详的相声名家,几乎都出自京津两地。马三立和侯宝林两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则被看作是天津和北京的相声代表人物。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相声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曲艺形式从去年岁末在北京突然升温,并迅速将这股热潮传遍全国。

一夜之间,相声好像是焕发了第二春。而站在这股热浪春潮风口浪尖上的,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相声北漂”———33岁的天津相声演员郭德纲。

有人在以郭德纲名字命名的“相声公社”网上发帖,针对郭德纲相声火爆京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30多岁的天津相声演员在没有任何后台,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可以让相声掀起一个如此浪潮?”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郭德纲水到渠成,有人认为是媒体“恶性炒作”,也有人认为是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

常派相声的代表人物常宝华老先生称郭德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相声人才”,常老认为郭德纲从8岁学艺以来,20多年从来没有放弃过相声事业,这种执着精神在今天的相声界“不可多得”。郭德纲的刻苦勤奋也是他今天一鸣惊人的原因。

常老非常反感有人称郭德纲是“暴发户”,“郭德纲在北京坚持了这么多年,能有现在的名气是厚积薄发,赶上一个合适的契机,怎么能够说是暴发户呢?”谈及京津两地相声这些年发展的特点,常贵田认为按照地缘位置来对相声加以区分是不合常理的,“相声只有流派的区分,没有特点的区分,不论是北京还是天津,它们都是相声。

”在他看来,以侯宝林为代表和侯派和马三立为代表的马派,“侯派相声以学唱为主,侯宝林和郭启儒两位老师合作,形成的是一头沉的特点。他们以说教和批评来和观众互动;而马三立的相声都是运用第一人称,以自己的形象再现他人的事情。”巧合的是,两个人分居京津,慢慢地也就被看作是两地相声的代表人物。

除了马派和侯派,常贵田所在的常家也可算得上是自成一派,而说到他们的地缘归属,却是很难加以界定。常宝华向记者介绍说,“常派”相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他大哥常宝堃,人称“小蘑菇”,上世纪30年代,年方十一二岁的常宝堃已经红透天津,但是常宝华却在六七岁时,就从天津回到北京,在父亲常连安开办的启明茶社里苦学成才,解放后常宝华成为第一个进入部队工作的相声演员,常家也在北京落户。

常老和记者开玩笑说,“说起来,我们也算是从天津过来资格很老的相声‘北漂’了。”崔琦分析说,相声艺人的流动性本身就比较大,相对而言,北京的市场更为广阔,文艺团体的数量也比天津要多得多,提供给相声演员的机会自然也是天津所无法比拟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天津的优秀相声人才被吸纳到北京也就变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相声也不例外,不少相声演员也开始选择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走向小品舞台的黄宏、巩汉林;走上主持人舞台的汪洋、赵宝乐;以及在影视剧领域有出色表现的冯巩、刘亚津,都曾经是“正宗”的相声演员。和天津相比,北京无疑给这些相声人才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利用他们当年学习相声时打下的坚实基本功在北京“漂”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电视剧算个嘛啊,千万别忘了咱们老祖宗是说相声的! ●说是做影视剧,其实做的还是相声,只不过变了个形式。

●相声发展至今,一直以来真正要解决的只有两个问题,给你欢乐,让我吃饭 ■“北漂”代表人物 杨少华、杨议父子 给你欢乐,给我饭吃

天津相声演员杨议近几年和他父亲杨少华合说的一系列的父子题材的相声受到观众的欢迎,北京曲艺团为此还将杨议签到了北京。

然而和郭德纲不同的是,杨议并没有就此留在北京发展他的事业,反而重新回到天津,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根据地。去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与父亲杨少华联袂担纲主演了电视剧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在全国十多个地方卫视播出,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并创造了天津本地黄金时间电视剧收视纪录。与此同时,他也没有离开“恋战”多年的相声舞台,今年元宵节,他还接受了湖南卫视的邀请,和父亲再次登台献艺。

已经年至耄耋的杨少华年轻时并没有成为大腕,从天津曲艺团退休后,帮着儿子杨议捧哏,却捧出了一对全国知名的父子组合。杨少华告诉记者,给儿子杨议捧哏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但是碍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禁忌,儿子不能跟爸爸开玩笑,所以两人不能在舞台上公开父子身份,直到两人名气越来越大,从天津说到北京,199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节目录制的时候,导演建议两人公开父子身份,并据此设计包袱。

杨少华和杨议父子接受这个提议,合说了第一个父子题材的相声《有这么一个人》,大获成功。随后,《夕阳红》、《杨家拳》、《肉烂在锅里》等一系列父子题材的相声陆续在全国走红。

杨议现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第三部《杨光的幸福生活》的筹拍工作中,他对记者说,“说是做影视剧,其实做的还是相声,只不过变了个形式。”在杨议看来,相声是一个“无形”的艺术形态,时代不同,观众喜欢什么,相声演员都能干,“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老本行,依然在给老百姓制造欢乐。

”立足津门谋求发展,杨议认为是因为卫星时代的到来给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前只有中央台覆盖全国,现在只要是好东西,往卫星上一放,全国人民就都能看到,而天津是我的家乡,守着这里的老少爷们干什么都觉得踏实!

”杨少华老先生有一句话总挂在嘴边,“电视剧算个嘛啊,千万别忘了咱们老祖宗是说相声的!”然而今天杨议心中要超越的目标却不是郭德纲,而是赵本山,他对记者说,“相声发展至今,一直以来真正要解决的只有两个问题,给你欢乐,让我吃饭,拘泥于任何形式都是多余的,一场相声再精彩在大剧院里说,也不过是给几千人听,可是一部电视剧上了卫星,就是几亿人在看,如果我的作品能给这些人带去欢乐,我就可以无愧地说我是一个好的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