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画传 《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
刘长瑜(右三)与大连京剧院六名“小铁梅”
杨赤(中)与六名徒弟崔志明、危佳庆、刘魁魁、胡滨、高苍健、靳志永(后排由左至右)
几位名家及袁少海(左上图左)氍毹论剑说传承
12月4日晚,在宏济大舞台举行的《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上,群星荟萃,我国京剧名家刘长瑜、李长春、于魁智、叶少兰、王平、李胜素、郑岩、朱世慧、丁晓君齐聚大连,成为梨园一大幸事。众京剧名家为戏迷献唱了经典剧目;谭元寿、李世济、尚长荣等艺术前辈通过视频追忆袁世海大师;戏曲理论家、戏曲教育家赵景勃、张关正、崔伟、仲呈祥氍毹论剑说传承,让戏迷应接不暇。
记者也在两天时间里,通过电话或在现场采访到多位京剧名家,听他们讲述了自己与袁世海大师的渊源,对杨赤首开山门收徒也表示祝贺,从中我们能再次深入了解袁世海大师及其袁派艺术的博大精深。
同时,来到大连的众京剧名家也对滨城的京剧事业发展异常关心,当晚的演出现场,每位名家都深切感受到了大连戏迷的热情,感受到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对京剧事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对大连京剧事业的发展前景纷纷看好。
杜近芳 “袁老师培养过我”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原本是想亲自来连参加晚会,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成行。记者近日致电给她时,她前一天刚刚出院回到家中。电话里,老艺术家的声音清晰,对过去的事情记忆犹新。说起袁世海大师,她感慨道:“都走了10年了,自己还没觉得有这么久,我真的很想念袁老师……”
杜近芳幼年随京剧名家律佩芳学习青衣,10岁起即登台演唱。多年来,凭着先天的聪颖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创造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1949年,年仅17岁的杜近芳受到袁世海邀请,一同前往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全本《霸王别姬》《凤还巢》,享誉上海滩。
杜近芳在电话里回忆说:“那时候袁先生常指导我,给我说戏,我是又紧张又高兴。那次在上海演出30天,有传统戏也有新编戏。上海戏迷不看新编戏,要先看老戏,看你有没有本事,扎不扎实,演的好了再看你的新编戏。”没想到杜近芳的表演受到了戏迷的喜爱,特地加了白天场表演,戏迷排队买票,火爆一时。
杜近芳说:“袁老师培养过我,给了我很多教诲。有时我演戏偏离角色,他都会提醒我。他还认为我应该学梅派,当时我学的是王派,袁老师认为我学习梅派能更加提升我的艺术表演。”
在得知杨赤此次要收徒时,杜近芳激动地连说:“应当了,应当了。”“这么好的花脸,应当要有传承了。杨赤非常优秀,可以说袁老师想做的事,他都做到了。他是个榜样,也有责任教出好徒弟来。”
李长春 也曾是杨赤的老师
在晚会中,今年75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长春向杨赤赠送了一份异常珍贵的礼物——11年前袁世海大师最后一次登台,与李长春、杨赤同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连环套》时的一张合影。照片中,袁世海左手拉着李长春,右手拉着杨赤,说了两句话让李长春一生难以忘怀:“今儿个我们是老中青三演窦尔敦,很有意义。
大家多提意见。”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李长春爱照相的老伴儿当时抢拍下来的,成为袁世海大师最后一次粉墨登场的纪念。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杨赤感动万分,对李长春说了句:“谢谢,老师。”这一声“老师”也是有渊源要讲。
李长春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10名的代表性传承人,是裘盛戎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国京剧裘派花脸代表人物。1961年,李长春曾跟袁世海大师学过《龙凤呈祥·听琴》选段,让他终生难忘。上世纪70年代末,李长春受邀到大连戏校讲课,因此又成为杨赤的老师。这也是杨赤接触到的第一位国家级、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
后来,李长春发觉杨赤“文武双全”,文的能唱、武的能翻,是个架子花脸的好人才。著名京剧导演郑亦秋当时也发现了杨赤这个“好苗子”,回京后将他推荐给了袁世海。袁世海亲自到大连戏校观看了杨赤的表演,非常满意,并于1982年收他为徒。
杨赤一直不忘老师李长春,在荣获梅花奖领奖时,他把两位老师袁世海、李长春都请上台,并表示能有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两位老师的辛勤指导。
叶少兰 与袁世海有太深渊源
“要说起您与袁世海大师的渊源,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讲。”听到记者这样做开场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笑了,点点头用缓慢的语速说:“是啊。”袁世海与叶少兰父亲叶盛兰,同是叶少兰祖父叶春善创办的富连成科班高材生。富连成是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近千名京剧学生。这其中的盛、世,指的分别就是叶少兰父亲叶盛兰与袁世海。
叶少兰告诉记者说,父亲叶盛兰与袁世海先生对艺术的勤学苦练,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两位前辈在学业上扎实的脚步,也给了他树立了榜样。“袁世海大师与我父亲后来成为长期合作的艺术伙伴,他们俩的《群英会》、《临江会》、《九江口》影响巨大,妇孺皆知。”他说。
上世纪70年代,在袁世海大师的带领下,叶少兰开始与大师同台演出《群英会》《九江口》,让他在实践中进一步领略袁派艺术,也学到了不少表演上的技巧。叶少兰回忆道:“袁先生非常爱才,在合作时经常给我们说戏、排戏,一丝不苟。
他在排戏时从不懈怠,永远像正式演出一样走出来、做出来,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袁先生的一生是敬业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表演艺术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精彩、什么是声动、什么是人物、什么是讲究、什么是国粹,他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袁派领军人物、大连京剧院杨赤此次首开山门收徒,叶少兰称赞:“流派一定要有接班人,袁派艺术也要代代相传下去。”叶少兰表示,架子花脸不像其他行当人才济济,“能出一个好的架子花脸很难,因为它的技术含量高。袁先生所有的创作没有‘软肋’,用京剧的话讲,全是‘干板实凿,硬碰硬’的东西。这次收徒,我向杨赤表示衷心的祝贺。”
刘长瑜 没主动向袁先生请教成为遗憾
12月4日上午在宏济大舞台联排后,舞台下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陷入沉思,而向记者回忆自己与袁先生多次同台演出以及多年来袁先生对她的提携时,老人更显得有些黯然神伤。
刘长瑜第一次和袁先生合作是1964年的《红灯记》,尽管当时自己在津京沪已经颇有名气,但她和袁先生同台时,多少有些紧张,结果发现袁先生对待青年演员完全没有轻视,相反,他还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带他们入戏。“袁先生的戏演得太好了,他在台上不是只演自己的,而是用他炯炯有神的眼睛提示我们流畅地接戏下去,带我们很快入戏。”
后来,刘长瑜和袁世海大师合作了《龙凤呈祥》、《桃花村》、《牛皋招亲》。“像《牛皋招亲》这部戏我没听过,也完全不会,都是袁先生一招一式地教给我。”不过,说起过去与袁先生的合作,刘长瑜也有自己的遗憾之处:“当时我太年轻了,不懂得珍惜和袁先生的一份难得的如兄如师的缘分。从来没有主动向他老人家请教过什么,都是他主动教我,手把手地教。现在后悔莫及。”
朱世慧
袁先生对湖北京剧院影响巨大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此次来到大连,说起袁世海大师,他感慨颇深。“我一直对袁派很喜欢,包含了麒派的东西,再结合袁先生自己的艺术特点形成一派,在京剧史上有卓越贡献,把京剧架子花脸推上一个里程碑。”
1982年,袁世海曾去湖北京剧院待过两个月,给全院讲课。朱世慧表示:“袁先生对湖北京剧院影响巨大,他为我们指导过的剧目《黑旋风李逵》《九江口》《群英会》已经成为我们的保留剧目。”
袁少海 袁派一定会传承下去
在本次《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上,袁世海先生的大儿子袁少海也来到大连。在袁少海眼里,杨赤早已是架子花脸行当中的佼佼者。“今天来讲,架子花脸的这面大旗是由杨赤扛起来的。别看京剧现在发展这么好,但是架子花脸奇缺。我父亲当年就评价杨赤说,架子花脸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好苗子。”袁少海说,杨赤收徒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说明架子花脸的香火没断,将来一定会传承下去。
其他名家回忆及祝词
李世济(通过视频祝福):“好演员对观众都会吸引,我一直很欣赏杨赤,欣赏他对老师的态度,这次收徒,也将袁派艺术代代相传。”
谭元寿(通过视频祝福):“袁先生开创花脸行当新局面,留下很多好戏。杨赤全面继承了袁派艺术,望多收徒,将艺术传承下去,为京剧事业增添光彩。”
郑岩:“袁先生把架子花脸提升到新阶段,创立了那么多广泛角色,更推出四台从来没出现过的架子花脸领衔主演的大型剧目《九江口》《黑旋风李逵》《李逵探母》《西门豹》,希望杨赤今后做的更好。”
李胜素:“上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与袁世海大师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侠女除暴》,我演十三妹,袁先生演我师父邓九公,当时袁先生还说要带我唱一出《霸王别姬》呢。很遗憾的是,当时在外地工作梦想没能实现。庆幸的是,这些年一直与袁大师得意弟子杨赤合作此剧。”
于魁智:“袁先生是我的恩人,发现了我、提拔了我。在大师身上,我们学到的不单单是对艺术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袁大师对我们后生晚辈思想品德上的指点。”(师晓微 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