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主任 夕阳仍似一团火:记大理永平县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吴德忠
夕阳仍似一团火:记大理永平县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吴德忠
永平县,学雷锋,吴德忠
时政报道
奉献 一腔为民的情怀
“最初,吴老是默默资助家乡东庄的贫困学生,后来发现个人力量微薄,就倡导社会各界资助关爱贫困学生。”博南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杨中慧与吴德忠交往多年,连连称赞“他对青少年工作真是倾注爱心、用心、精心和细心,非常难得。”
10多年来,吴德忠走路到县关工委办公室上班,在路上买个馒头当早点,连一碗米线也舍不得买,却向贫困学生、公益事业捐款达5.16万元。他带头奔走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救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986人次,发放助学金220.87万元;为身患重病的8名特困学生,筹集医药费8.8万元。
“大伯,有时我们觉得您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者,更觉得您是跟我们一起成长的大哥哥,始终用您那结实的双手拉着我们前行。我会把您的关怀当成前行的动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富有爱心的人。”这是考取浙江大学的学生董建锋写给吴德忠的信,也道出了众多青少年的心声。
退休后,吴德忠还担任过县城老干部党总支书记兼新民街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老街镇老年协会会长、老体协名誉会长、永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等。担任新民街小组长的13年间,他主动当起了“送报员”,每逢周五,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会从报亭取来报纸,由北至南,逐份送到老干部家中,累计义务送报达8万多份。
在吴德忠的奔走下,原老街镇老年协会争取到6万元,建起了活动场所,每年对外出租场地还有一点收入。后来,老年协会以“大”化“小”,将物品都分到各分会。有人建议:“吴老,你留张桌子做个纪念吧。”他轻轻一笑:“我一根草也不会带回家。”
前几年,永平县的婚丧、乔迁、生日等请客、攀比之风抬头,有的机关干部三天两头放下工作应付做客。吴德忠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单口相声《做客忙》,抨击“吃完这家喝那家、打肿脸皮充胖子”,呼吁“勤俭办客乐陶陶,但愿今后请帖少”。《做客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祥云县、鹤庆县、剑川县、弥渡县都有人打电话来索要稿子,有的县关工委还在《工作信息》上全文转发。
正气 一面做人的镜子
2013年9月中秋节前,吴德忠因长久淌鼻血、流血不止而住进了医院。他的女婿开车送他到昆明检查,诊断为鼻咽囊性恶性肿瘤,同时并发急性脑梗塞。很幸运,他挺过来了。
“吴老身在病榻,最牵挂的还是工作。”县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赵艳芬回忆,吴德忠叮嘱大家:“要坚守岗位,上好班,不能让来办事的人找不到你们。”“工作信息认真校对以后,要按时印发,不能延误。”“备好课,尽快和中小学联系,抽时间下去搞好辅导。”
赵艳芬回忆,2010年5月18日,她刚从部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到县关工委办公室报到。吴德忠担心她有失落感,语重心长地说:“当官有上就有下,领导干部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官位,而应该在意自己做人做事的品位。”2013年7月19日,她和同事得知吴德忠80岁生日,就一起相约去家里给吴老祝寿,并表示了一点小小的心意。
第二天刚上班,吴老进到办公室就说:“今天早上,我们学习一下。”他掏出一个笔记本,给大家念起了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吴老严肃地说:“我违反了第一条,你们违反了第二条,我不能收你们的礼。”一边说就一边掏口袋,将钱如数退回给同事。
如今,吴德忠的左手、左脚已经半瘫痪。他依然坚持每天读报、看电视新闻,始终开朗、乐观。
记者在吴德忠家采访时,真切感受到他家庭的和睦与温馨。74岁的老伴郭福珍说:“他心态平和,家里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嘴。”“父亲对工作很投入。”儿子吴金国说,一次,父亲重感冒了,他劝父亲不要到大理市开会了,可是父亲坚持要前往。他只好“威胁”说,“不输液就不准去”,吴德忠只好答应,中午1时多打完吊针,2时就与县关工委办公室的同事出发了。
永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万国萍认识吴德忠多年,她动情地说:“吴老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面镜子,是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