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的悲哀】陈章良个人资料简介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开复与北大校长陈章良,有一次辩论.陈章良提出了智力第一,品格第二的人才观.李开复非常震惊,他无法理解北大的校长居然认为,人的品格是其次的要求.开始我认为,李开复在美国受的教育,所以更理想化,更追求完美:而陈在国内,更现实,特别在现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急缺人才.所以,由德才兼备,改为唯才是举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焕然大悟,原来李开复看起来理想化,其实更具现实性.而陈退而求其次,却可能不但难以得到人才的"智力",相反,可能要与平平的庸才相

李开复与北大校长陈章良,有一次辩论。陈章良提出了智力第一,品格第二的人才观。李开复非常震惊,他无法理解北大的校长居然认为,人的品格是其次的要求。开始我认为,李开复在美国受的教育,所以更理想化,更追求完美;而陈在国内,更现实,特别在现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急缺人才。所以,由德才兼备,改为唯才是举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看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焕然大悟,原来李开复看起来理想化,其实更具现实性。而陈退而求其次,却可能不但难以得到人才的“智力”,相反,可能要与平平的庸才相伴。

也就是说,品格其实是成就为超一流人才的前提,而不是附属物。现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李开复以他的人才观,选拔出了一群世界顶级的人才,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原来,品格并不是与才华并行的另一种才华,而是天才智慧的土壤。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在智商上并不多,生理学家也证实,人与人之间脑容量的差异其实很小。那么是什么造成在后天,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关键就是在于:每个人是否能遵从内心的召唤,坚持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在一种自觉的努力中,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让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总结起来就是:人生的幸福核成功来自于了解自己,成就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一个人的潜能。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并不是天资的竞争,不是吃苦能力的竞争,不是努力程度的竞争。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其潜能发挥程度的竞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表层意识在我们整个意识体系所占的比例其实非常的小,我们的智慧和才华,是内在天赋的流露.

并不是仅仅从外界的输入而得到的,外在的知识学习只是一个工具,而我们内心其实还有一个意识和灵感的宝藏,与外在的学习相呼应,并产生新的创造。如果我们通向内心激情和灵感的通道被阻碍了,只是仅仅依靠努力和勤奋,是无法“培养”出天才的。

  每个人其实都具备接近的天才,但只有少数人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那么,我们要问,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得到上帝的礼物?其实就是我们许多愚蠢的功利目标,反人性的教育,还有就是卑下的品格。强大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达到此基本要求的人比重较小),而高尚的品格则是天才和潜能充分发展的前提。

一个自卑,压抑,怯弱,狭隘,自私......的人,其实已经丧失了成为一流人才的可能,因为,他的天赋才华和灵感之门已经关上了。仅有外在的努力是无法造就一个真正的人才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人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可能要为陈章良遗憾了,委曲求全却只得到一群庸才,真是丢了夫人又折兵啊!同时,心里也为中国一流大学校长的见解层面感到痛心,不由的写下此文,以一孔只见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

陈章良,男,汉族,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无党派人士,1982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人物关系同事

韩启德

中文名

陈章良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福清

出生日期

1961年2月生

职    业

教授、官员

毕业院校

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发现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

发现抗马铃薯调病毒和Y病毒基因

职    务

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