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官对钱学森的评价
张召忠: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具体是指原子弹、氢弹和运载导弹;第二个贡献是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等。
第三个主要贡献是培养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钱老还给我们留下催人奋进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断鼓舞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主持人:作为军事专家,张教授您怎样评价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张召忠:钱学森是中国航天军事科技发展的先驱、开创者。60年代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实力基础,也同时奠定了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乃至整个国防科技中的开创者地位
主持人:钱学森给中国国留下哪些精神上的财富?
张召忠: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身上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
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试验尖端科技武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戴旭:钱学森是中国的国魂 地位无可替代!
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今天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荆楚网联合新浪网就钱学森逝世电话连线了著名军事专家戴旭,以下是访谈全文。
主持人:钱学森逝世前对中国航天科技事业有哪些具体的贡献?
戴旭:作为一名军人对钱老的逝世深表哀痛,他的逝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巨大损失。钱老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目前的各型战略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其他导弹武器基本上都是从钱老20世纪50年代回国后开始做起来的。两弹一星是钱老主要的贡献,不仅仅如此,中国目前航天科技的科研机构、航天科技人才很多都是钱老组建和培养的。
主持人:钱学森具体参与了哪些武器装备的研制?有没有空军导弹武器?这些武器装备在中国国防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戴旭: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里有一枚名叫东风-1的近程地地导弹,这是中国地地导弹的开山之作,也是钱老的开山作。钱老参与过多型火箭和战略导弹武器的研制,由于火箭和导弹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中国现在的火箭产业和导弹系列都是从钱老那个时代奠定的基础。尤其是这些导弹武器已经成为中国镇国利剑,其在中国国防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空军武器方面,钱老没有具体参与过。
主持人:戴老师怎样评价作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戴旭:钱老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作为知识分子,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是默默地奉献了自己全部才华。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今天,他在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中的地位,甚至在中国科技界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钱老是中国的国魂。
外媒关注: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秋恒报道,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外国媒体也纷纷发布消息,并对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和导弹领域的贡献予以着重介绍。
英国路透社31日转引新华社消息称,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核导弹和太空计划之父的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1955年钱学森回到中国,1958年加入中国***。
路透社在报道中说,钱学森出生于中国东部,1935年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 理工学院学习。报道还说,钱学森负责领导研发了中国首枚导弹,并监督了中国首枚原子弹的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刊发了题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京逝世》的简讯,称钱学森 曾主持完成中国火箭技术建立规划,并参与两弹一星研制。
西班牙埃菲社、乌克兰国家通讯社以及匈牙利媒体也纷纷刊发了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并着重介绍了他在中国航天技术和导弹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