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女超人于莺的店 王军:“急诊科女超人”的努力医改应当关注
原标题:王军:“急诊科女超人”的努力医改应当关注
昨日,微博上的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诊所开业了。筹备这个诊所的开业,“女超人”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从昨天起,她的正式新头衔或许会让粉丝们略微觉得古怪——综合门诊中心CEO。(4月21日《北京晨报》)
作为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培养的博士生,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的于莺,为了不和科研考核的评判体系玩了;为了不当航母式的医联体下的”炮灰”,历经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终于走上了她心目中的医疗本质岗位,给人的感叹是,医改的脚步很慢,个人的努力艰辛。
于莺离开公立医院后,初始想法是开一家私人诊所,但她并没有蛮干,而是去台湾进行考察。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地区的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遍布,同样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等问题。也就是在那个年代,台湾开始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医疗行业。目前,台湾的健保模式服务,不仅最令病患满意,医生收入也非常可观。
考察后的她,坚定了开私人诊所的决心,迎接她的却是审批中的种种难题,“真正想开诊所的人开不了,胆大心黑的人就开了”的现实,几乎让她断了继续从事医务工作的梦,走向相夫教子当个全职太太的路。
最终选择与民营医疗集团合作的于莺,是因为看到了医改的思路终于有了一些亮点。比如,为了缓解看病难,北京的医疗市场正在逐渐向民营与外资医疗资本敞开大门,以及北京目前正制定政策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甚至到社区开私人诊所,等。
但是,这些所谓的亮点,说句不客气的话,正像于莺所说”鼓励改革的文件遇到现实的政策,一下就显得苍白”,而且,如何彻底打破“医患”之间的不平等、打破“医院”之间的不平等、打破“医药”之间的不平等,真正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普适的平等关系,医改的思路甚至都还处在胡同里拐不过弯来。
于莺的努力,已经引来了很多同行的效仿,有不少医生都主动离开公立医院,去开私人诊所了,这些现象,能不能给医改部门有所启示,从而把医改的思路再放宽一点,是个值得期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