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境外并购 安邦海外置业动作频频 海外并购需谨慎对待
海外网1月14日电 2014年,中国的保险业与券商在2014年不断出现重大海外并购加速出海,其中安邦保险海外并购表现得格外的抢眼,在2014年10月13日,安邦保险宣布收购比利时保险公司 FIDEA NV。随后,安邦保险又于12月16日与比利时金融集团德尔塔劳埃德签订协议,以2.19亿欧元收购其下属公司比利时德尔塔老戴的银行。安邦如此紧密的收购行动,瞬间聚焦了全世界金融行业的目光。
作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安邦保险何以采取境外大规模收购行为呢?业内人士认为,非银行类金融资本出境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收购国际投行助力其投行业务的成熟化、多样化。
安邦保险也称,其收购的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 NV与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将达成协同效应,逐步布局整个欧洲。安邦保险2014年的海外并购接二连三,在收购保险公司后也将拥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布局海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研究员李俊杰对海外网财经表示,海外收购应该是具有协同效应。 “这个东西你买上之后,它在你手里比在别人手里更值钱。”
“协同效应在不相关的行业进行并购是无法提供的。”李俊杰在其一篇并购的文章中提到说,企业在一个不熟悉的行业里很难对行业前景和风险以及目标公司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也很难具备在交易后有效管理和整合目标公司的人才,一旦出现问题,也很难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想象为什么目标公司在新的股东手里会比原来更有价值,最大的可能是收购方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海外收购国际战略先行 收益其次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经历了强劲的2013年之后,2014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海外并购也涉及多个行业,目标企业的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而之前中国的企业往往收购的都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外国企业。
据此,中国平安非银行金融研究员缴文超向海外网财经表示,安邦保险海外收购金融机构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是其战略选择。“这个不能用收益来衡量”,缴文超说道,“安邦可能看得更远,取决于一种战略的考虑,跟它的收益关系不大。”
还有一种就是作为配置型的,缴文超补充说。就像安邦保险收购的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本身跟主业没有太多关系,但华尔道夫酒店是纽约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对此,李俊杰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中国也有一部分的海外投资动力在于其寻找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就像安邦保险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一样,对于资产的增值、回报有多高可能不是它最主要的考虑,它更多的是希望在全球海外有一定的资产,这种类型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常见的。
政策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历史机遇
近年来,包括安邦保险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回暖、国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APEC区域一体化程度更加紧密。在全球投资升温的大环境下,凭借中国政府进一步鼓励海外投资的东风,以及国内政策松绑助力,新的一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李俊杰对海外网财经表示,政府这两年以来对海外投资的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手段成效明显。“将近99%的企业只需要备案而不需要核准,大大的方便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这是一个很积极的变化。”
2014年11月18日,发改委举行了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标》发布会宣布,“在境外投资改革方面的核心就是一句话,除少数的有特殊规定的项目之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这次改革的力度直接促使了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国要警惕重蹈日本覆辙
据美国《世界日报》社论表示,中国近年来大举收购海外知名企业、矿场、地标性建筑和房产,勾起了人们对80年代日本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和Sony等产业的历史回忆,引起了大众对于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问题的担忧。
对此,李俊杰教授表示,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早在06年开始,中国企业就有一部分的海外金融投资,但是很多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这其实正好是坏事变为好事,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现在的海外投资,中国企业整体投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采取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的。
另外,中国人口总量大,国家和市场结构与日本不同,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控制力强。最关键的人民币汇率,中国不致重蹈日本受外国压力、日圆急速升值32%的陷阱;政治方面,中国并购属国家战略,松绑速度快,北京也在力防房地产和经济泡沫引发骨牌效应,和日本的应对截然有别。
李俊杰表示,虽然这一系列的因素表明,中国不至于重返日本覆辙,但是还是需要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