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作为一个用十多年时间白手起家的农家子弟,陈建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代做什么事。”他希望将恒力集团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和谐以及受人尊敬的纺织企业。
陈建华认为,虽然他是企业的掌舵人,但他“一个人再狠,晚上不睡觉,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也创造不了那么多财富”。
“我吃的是家常便饭,大多还都是工作餐,睡的不过是一张床,甚至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回报社会。”35000名员工的成长,是他最大的快乐。
在陈建华看来:“关心员工,就等于关心自己。”
朴素温暖的话,源自一颗宽厚仁爱的心。
金钱是没有品质的,但财富有。在不同的人手里,财富会显现出迥异的品质,简单,纯朴,回归田园,是陈建华现在最理想的生活。那样的幸福,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灵。
“我们的老板人很好,年轻有为,希望将来也能像他一样。”在江苏恒力集团吴江化纤织造厂有限公司景色优美的厂区采访时,一恒力员工告诉记者。
陈建华称,他现在所做的很多事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1971年出生的陈建华小时候家里很穷,每次读书的钱都是东拼西凑来的。13岁,他辍学成了一名泥瓦匠。一个意外的事故,陈建华摔了一跤,不能再攀高的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家乡盛泽镇当地很多纺织厂的废乱丝。从此,与“丝”结下一辈子的缘。
这段艰苦的经历,成为陈建华人生最大的“财富”,也培养了他宽厚仁爱、关爱员工和回报社会的品德。
“ 管理 , 说到底就是向员工借力 ”
“关爱员工,让每一员工跟企业共同发展,员工就会加倍爱企业。”在陈建华看来,“管理,说到底就是向员工借力。”
1997年9月,恒力集团率先在江苏民营企业中成立了党组织。2005年,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恒力集团工会联合委员会。
“我尊重员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想着为员工多做点事,员工也把集团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恒力,这个西方管理理论中重要的“人本管理”被演绎成了陈建华的“亲情管理”。
恒力集团的员工,5%为苏州本地员工,40%来自江苏苏北,55%来自全国各地,集团充分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差异,注重人文关怀,创建了恒力特色的“亲情管理”。
这种“亲情管理”主要“抓两手”。一手抓员工的物质生活保障,善待员工。恒力集团的员工严格坚持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没有加班,平均月收入在2800元左右,从不拖欠工资,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每月15日是企业发薪日,严格执行。”陈建华强调。
“职工宿舍四人一间,每天象征***一元钱,员工工作几年后就可入住,双职工还有夫妻房。”据恒力集团工会副主席乐军介绍,企业现已建有37幢舒适宽敞配备空调的员工公寓,并配建优美的公园、健身房、塑胶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设施。
一手抓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陈建华一直认为:“企业不但要有机器声,更要有读书声、笑声。”在他的关心下,企业报刊和网站办得有声有色,建立集团俱乐部、文学社,配备专业人员。每年中秋、春节组织大型文艺晚会,平时经常性开展乒乓球赛、篮球赛、卡拉OK比赛、舞会等形式多样的员工业余活动。
高素质员工促进了和谐。近几年,拥有35000名员工的恒力没发生过一例刑事案件。
“ 要有好的产品 , 就得有好的员工 ”
陈建华认为:“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就得有好的企业;要有好的企业,就得有好的产品;要有好的产品,就得有好的员工。”
他介绍,集团的员工大都是20岁~25岁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创造了财富,也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员工,公司首先看重人品,即诚实和对公司的忠诚。同时根据个人的学历情况及专长为员工安排工作岗位,唯才是用。重能力,重业绩,根据员工实际工作能力来决定一名员工的薪酬和晋升。”
恒力集团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其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工程师有46名。
集团每三年评选一次企业劳动模范,每次十名。2004年到企业看仓库的宋培良,是吴江本地人,今年“五一”被评为企业劳动模范,“奖励了1万多元钱的东西”。
1983年大学毕业后,肖明在湖南的化纤企业干了20多年,2006年来到恒力。现在爱人也在恒力工作,“住在恒力之家,三室一厅,免费住,就在厂区附近”。“找不到几家比恒力综合环境更好的企业。”肖明说,“这里上升空间比较大,有竞争优势,要不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境外专家?”
周文龙是安徽淮南人,2006年大学毕业来到恒力。他说,刚开始两人住一间宿舍,现在一个人住一室一厅。每月工资4500元,还有高温补贴,“从来没有降过工资,去年大规模还涨过一次,今年也涨了10%”。
“老板为人特别亲和。”陈建华的一件小事,给周文龙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夏天在集团行政楼前,一个普通员工的小孩在路上走,大人离得较远,“老总专门从远处跑过来,提醒员工别让孩子摔倒了”。
技校毕业的王冲宇现在是企业安全员,他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会出钱培训,每年也会请老师过来,集中培训班组长,现在自己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
一次,员工朱永祥在安装现场不幸从2楼摔下,头部着地,生命垂危,送到盛泽医院时已瞳孔扩大,医院表示没法抢救了。陈建华接到汇报,取消了南京的会议,马上通知人速将朱永祥转送苏州一院,随后他也驾车赶赴苏州。
医生表示希望极小,但陈建华还是恳求道:“即使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由于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手术成功了。几乎一夜没合眼的陈建华,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身体恢复后的朱永祥激动地表示:“恒力是我再生父母!”
坐拥亿万资产的陈建华,最大的快乐却是“回家吃父母炒的青菜,再在河里钓钓鱼”。
这个从江南田埂上走来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依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也让他从创业伊始,就非常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陈建华说:“在打造化纤王国的同时,还要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绿水的家园,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自创办企业以来,恒力总计投入1.8亿元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内绿化率为27%;全面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实现了企业污水零排放;兴建“沼气回用”项目,把废水处理厂厌氧处理部分产生的沼气回收,并作为清洁能源供使用。目前,集团食堂已经全面启用沼气提供燃烧能源。继2008年被江苏省评为“环境友好企业”后,2009年恒力又被评为“中国化纤行业环境友好先进企业”。
“我的创业初衷,也是为了改善个人生活条件。但现在,我个人拥有的财富已不重要,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大家开心,这才是我和我团队的最大目标。”陈建华如是说。
为切实化解创业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恒力集团所属的吴江市苏南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
17年来,陈建华每年为镇敬老院、五保户及60岁以上的老人捐资;出资500万元修桥铺路,为镇上建造两座大桥;每年出资上百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专门成立恒力教育基金会,在吉林省建成两座恒力光彩希望小学,在南京师范大学、盛泽中学等学校设立奖学金;向汶川灾区捐款220万元,以个人名义认养50名孤儿;向台湾风灾灾区、玉树地震灾区各捐善款500万元。
据统计,恒力自成立至今用于社会慈善事业的支出,共计2亿多元。
恒力集团始建于1994年5月,现有员工35000多人。集团名列中国500强企业275位、中国百强民营企业28位,是江苏省百强企业、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陈建华先后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关爱员工”企业家、苏州市十佳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