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元的背后有谁 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教父”的进化史(二)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中国企业家们而言,无论是福布斯还是胡润的富豪榜大多避之不及,因为上榜意味着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富豪榜一度也被人戏称为"出事榜"

对于中国企业家们而言,无论是福布斯还是胡润的富豪榜大多避之不及,因为上榜意味着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富豪榜一度也被人戏称为“出事榜”,部分企业家甚至通过公关手段避免自己上榜,而李金元却并不在意。

第一,“因为收入来得正正当当,我心中无愧,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关部门例行审查了20多次,都没有查出问题,也足以说明问题”。

更重要的在于第二点,李金元表示,“自己什么事情都经历过,国内外都有,有着坚强的意志力,所以也不怕外面的人来捣乱。”出名之后,就曾经有人在身上绑着炸药闯进李金元的办公室,威胁要200万元赎金,结果被李金元冷静地成功化解。

关于自己的意志力,李金元给本刊记者讲了两个故事:

1993年,放弃房地产之后的李金元,将目光投向了营养保健品行业。花了80万元买回了骨参生产配方,又贷款1200万元,在天津市武清区建立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可经过三个月的试车,整整投进了180多万元的生产原料,产品也一直没有成功地走出生产线。当李金元回头找项目发明人时,他们早已消声匿迹了。

前后2000万的总投入,这是李金元所有的资产,一下子砸进去了,连一个响都没听到。无论是谁,精神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几天之后的一个夜里,李金元跳入了距厂区不远处的一个湖里,冬天的湖水冰冷刺骨……

至于“投湖”的动机,至今说法众多,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当事人给出了真正的说法——确实有想不开的念头,但跳下去被冰水一激之后,却突然想开了,“只要主观上有意愿,冰水中也能够游泳,关键在于人的意志”。于是在专家的帮助下,咬牙追加了480万元的投资之后,“天狮营养高钙素”成功地下线,第二年,天狮营养高钙素推向了市场。

经历与冰冷湖水的亲密接触之后,李金元的意志更坚强了。但对意志力的更大考验还在后面。

很难想象,1995年的春节,医药首富李金元是流着泪度过的!

这一年,李金元还与往年一样回沧州老家走亲戚,给长辈们拜年。当他推开本家一位叔叔的房门之际,有人说了句很难听的话,此时的李金元一条腿已经迈进了门槛,只能进、不能退,屋里十几个亲人的目光都一样的冷漠。

“我是给你们拜年来了。”李金元高声打破尴尬,然而屋里继续着沉默,面对此场景,在站了片刻之后,转身离去。

艰难、冷落、困惑、无助,尤其是亲人的冷漠让李金元感到苦闷、不平和无奈,他甚至又一次想到了绝路。好在李金元又一次挺了过来,通过各种方式,采用了从友人处了解到的直销营销方式,使天狮迅速摆脱了困境。

“生死抉择、人情的冷暖种种遭遇都经历过了,我还怕上个富豪榜?”

不变的本色

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任何企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信誉也是无价的,而朴实的性格本质则是保持信誉最可靠的因素。

李金元有着精明的商业思维,在商海拼搏中也从未落过下风,但骨子里的朴实本质却并没有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采访中,言语间不时还会露出一些沧州的“乡音”。

翻看李金元的成长经历,这种朴实正是来源于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李金元的父亲是县粮食局的局长,母亲又能勤俭持家,因此生活比别家稍稍宽裕一些,但那时所谓的“宽裕”也只是刚刚能够让一家人吃饱饭而已。可他的父母却见不得别人遭难——经常将一部分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吃不饱的街坊四邻。

在商业生涯早期,李金元到农户家收粮食,收豆饼,都是赊账收购,等货销完,货款汇到手中时,再把该支付的钱一分不少地送到农户手中。一来二去,由于没出过差错,农户很少主动向李金元催款,知道李金元不会少给自己钱。“别看小李人很时髦,倒很实在,也很仁义。”

1998年,由于非法传销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国务院发出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包括天狮集团在内的直销企业必须转轨转制,实行店铺经营。

突如其来的这一场变故不仅让天狮的销售额一下子跌至零,而且李金元和天狮集团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如何处理已经销售到直销人员手中的产品。根据禁止传销规定的条文,所有产品必须通过店铺经营,李金元要面临着直销人员退货的问题。

当时全国有350多万人为天狮集团直销产品,改制后,这些人手中总价值达一亿多元的货物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退回天狮集团。退货不仅占用很大的现金流,而且加上存储和物流的费用,天狮集团蒙受的损失远远不止产品本身的价格。

“我觉得李金元听劝,他很注意吸收别人的意见。”原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李必达这样评价道,由于在任期内经常与天狮打交道,李必达和李金元成为了朋友。

这种朴实使李金元获得了很多的好处。在转型生产保健品的过程中,第一次花了大价钱,却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能够让营养品试制成功,李金元意识到必须要找一个好心的专家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一天,李金元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中国著名食品专家郑彭然的名字,于是李金元眼前一亮:也许郑老能帮这个忙。他立即赶赴天津,向郑老求援。头次见面不能空手,可此时的李金元身上就只剩下32元,无奈之下,只能买了几斤香蕉上门求教。“当时我个人的存款也就剩下了1000块”。

见到郑教授,说明了来意,同时也讲述了自己买香蕉的窘境,郑彭然教授答应李金元的要求,“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值得一帮”。几天后,郑彭然教授邀了另几名专家对李金元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观察论证,找到了工艺上的问题,使得盼望已久的产品终于走出了生产线。

由于多年经商,有了一定的资本,于是经常有熟人找上门来借钱,李金元往往都不会拒绝。“如果有这个能力,我就会答应他。如果一时没这个能力,也会用自己的名义帮他去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