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中的女英雄:王聪儿
白莲教是一支活动在民间的反清组织。明末清初,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在山东发动起义,规模很大。到清朝和坤掌握大权时,清朝统治十分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劳动人民怨声载道。当时湖北、河南一带,白莲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随着清朝腐朽统治的进一步暴露,参加白莲教的教徒越来越多,这就惊动了清朝统治者。清政府下了毒手,下令残酷镇压。白莲教首领决定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起义,襄阳白莲教首领齐林、王聪儿积极响应。 王聪儿是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于1777年,死于1798年。
她幼时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从小跟着父亲走江湖做杂技艺人。后来,嫁襄阳的白莲教首领、担任县衙总差役的齐林为妻。她和丈夫在农民群众中积极传教收徒,进行反清的秘密活动,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元月,齐林、王聪儿等人约定在元宵灯节发动武装起义,不料机密泄露,齐林同一百多名会众被清政府捕杀。王聪儿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以后,毅然挑起白莲教首领的重担,下决心给丈夫及白莲教同伴们报仇。
她剪去长发,身着白衣,执刀跨马,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一起重新整顿起义队伍,积极开展反清活动,宣传教义,发动群众。不出一个月,就发动组织了一支四、五万人的起义力量,王聪儿被推为“总教师”,即白莲教起义军的最高指挥官。
王聪儿同姚之富等首领一起,率领起义军到处打击官府,惩办贪官污吏,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正当王聪儿、姚之富等领导的白莲教在湖北起义的时候,四川的白莲教首领徐天德、王三愧、冷天禄以及陕西的张汉潮等也纷纷响应起义。
当时在陕川、豫、鄂等省交界处,有一片长达8百里的树林,称之为“老林”。这里群山起伏,森林密布。起义军活动在这老林中,忽分忽合,倏南倏北,避实击虚,使清军莫测虚实。清政府派军队围巢、镇压起义军。派兵力如果少了,就被白莲教义军一鼓歼灭;派兵力多了,地势又不利。
“兵多置防,则以有用之师,坐困于无用之地”。清军吃足苦头,叫苦连天。 嘉庆皇帝眼看着白莲教声势越来越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总兵等大大小小的官员,派出大批的人马镇压起义。1798年,以王聪儿为领袖的襄阳白莲教义军,冲破清军的重重包围,疾风骤雨般地由鄂经豫入陕,然后再蹈敌人的空隙,进入了四川,在川东与四川起义军会师。
他们商定:所有的义军编为八大支,分别为:襄阳黄号、襄阳白号、襄阳蓝号、达州青号,东乡白号、太平黄号、巴州白号、通江蓝号。军内设掌柜、元帅、总兵等职。这样加强了领导力量和白莲教义军的战斗力。王聪儿被推为八路兵马的总领袖,亲自统率“襄阳黄号”南征北战,东还湖北,直指襄阳、樊阳,拖得数十万清兵人困马乏,“疲于奔命”。
女英雄王聪儿率白莲教起义大军,转战各省,行踪飘忽,战绩斐然。清军畏之如虎,在清朝官方的文书中,不断提到齐王氏的名字,有谈虎色变之惧。为了对付白莲教,清政府先后调动了京营满州兵,陕甘回兵,蒙***,苗兵,东北索伦兵,山西、广东兵等等。
王聪儿率领农民军出敌不意,使清兵屡遭惨败,嘉庆帝见这些官兵围剿连连失败,急得“涕泪倾涌泉”,他一面大骂王聪儿“贼匪”,一面下诏书把那些贪官酷吏狠狠地训斥一通,撤职的撤职、查办的查办,并且严厉督促各地官军继续组织兵力,围剿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军。
就在王聪儿带领白莲教不断突袭清军,打击清朝腐朽统治的时候,清军将领有个叫明亮的,向嘉庆皇帝献了一条毒策,即:实行“坚壁清野”。各地地主组织、地方武装力量修筑碉堡。
起义军不论到哪里,他们就先把老百姓都赶进碉堡,使义军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断绝粮草的供给。起义军本来就是来自于人民群众,清政府实行“坚壁清野”这条毒计后,给白莲教起义军带来巨大损失和困难。
在这极端的艰难困境中,清政府加强兵力,围困白莲教。王聪儿指挥白莲教义军,摆脱清兵的重重围攻,亲自带领两万人马攻打西安,没想到西安已有重兵防守,在西安义军遭到清兵的阻击,打了败仗。王聪儿率领人马打回湖北,清朝大将明亮指挥官兵紧追不舍。
起义军后面有清兵紧追不舍,前面又有地主组织的地方武装——民团的拦截,终于在1798年春于郧西县(今湖北省境内)三岔河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 义军在王聪儿、姚之富等首领的指挥下毫不畏惧,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准备组织力量进行突围,不料,被清朝官兵发现了。
清将领又指挥官兵,密密麻麻地从山前山后围住了茅山,集中兵力,发起进攻。王聪儿率领义军坚持抵抗,杀伤了大量的敌兵。 清政府继续调集军队围剿,起义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山顶。
山顶绝险,号称“一碗水”。他们据山顶下击,杀伤清兵无数,清兵不敢冒然上山,只好四面长围。农民军顽强抵抗,一直到粮水俱绝。终因寡不敌众,王聪儿和姚之富纵身从陡峭崖上跳下来,英勇牺牲,当时王聪儿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