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鹏出版 [行业]出版人王文鹏的专栏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文鹏,一个与众不同的图书策划人,他说自己不追求畅销书,只想踏踏实实地策划好每一本书.在策划书上他没有成败观念,他说你一有成功的概念在脑中当

王文鹏,一个与众不同的图书策划人,他说自己不追求畅销书,只想踏踏实实地策划好每一本书。在策划书上他没有成败观念,他说你一有成功的概念在脑中当中,你实际上已经失败了。他一直考虑新形势下如何做出版,突破做书的既定价值观,试着慢慢建立自己的出版价值模式。

他让书跨界,把书和其他行业建立联系,试着让出版和各个行业融合,他认为菜谱就应该在菜市场都有,爱情小说应该走进咖啡馆,旅游书应该在高档轿车里放着。他说书应该随势而变,出版应该建立新的生态链和盈利模式,但是不要忘记,做出版是“以书得人”。

专访实录

记者:在研究行业分工的现代,您最初入行出版业,从事的是什么工种?可否谈谈从最初到现时,您对出版业的整体解析?

王文鹏:关于成功,稻盛和夫有一个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说思维方式是第一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做事的方式。做出版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的过程。你的视野决定你看事物的广度,你的思维成熟程度决定了你做事的深度。

我刚开始做出版是做校对,然后是文字编辑,那时候你认为做出版无非就是改改错别字,润色一下句子而已;后面做图书策划,开始看到图书立体的创造性部分,比如一个图书的封面实际上包含着心理学、色彩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很多方面的东西,编辑要考虑很多事情:不同的色彩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是什么,用什么文字才能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这本书,封面的构图和文字怎么搭配才会协调,书要传达给读者的东西如何分层次显示等等。

现在的策划则是从书到人,你会发现:书作为出版产品的形态只是外在形式,图书更深层次的涵义是人和人沟通的媒介物。

出版要做的是建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个动态的沟通过程要凝结在静态的图书中,这个过程中的创造性读者也许看不到,就像我们喝一杯牛奶,从来都没想过这杯奶会有多少人为你付出多少东西一样,出版也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创造的一个行 业。没人在乎你是如何创造了什么,人们在意的是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做出版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成熟的思维方式,你的视野更宽广,思维可以不断转换,内容更包容,善于求变的时候,一定也是迅速发展的时候。

记者:“畅销书”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它是否存有机遇性?抑或必有原理性?

王文鹏:戴维斯在自己的《畅销书》中幽默地说:“有一次上帝来到人间,让盲童复明,让瘫痪的人站起来;但是上帝却没有办法帮助作家出版畅销书,只能陪着他哭泣”。畅销书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没有谁能承诺哪本书一定能畅销,畅销书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策划的第一套书是漫画《老夫子》系列,这本书算不算畅销书我不知道,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已经有50年历史了,成为几代人共同喜爱的漫画。2010年,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在22天创造了100万的销售记录,出版方正是我所在的公司。

对于畅销书,在我看来是一个努力后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出版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的东西,加之出版链条比较长,可控性的东西并不多,即使是创造了畅销书的出版人和出版方也无法再复制一本同样的畅销书。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畅销元素,这些元素组合方式得当就有可能有畅销书出现。

关于畅销书,西方经济学家泰勒·考恩认为生产畅销书有两个根本原则:一是选择人类文化共性的主题和普世主义的主题;二是在内容上要采取“往下笨”的原则,也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图书的文化品味,使图书能“让更为弱智或者单纯的读者读懂。”这个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是却有一定合理性,合理性有的时候比常识更重要。

对于畅销书,我知之甚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本书的成功一定是精心策划、充分合作、持续营销、不断整合资源的成功。精心的策划是前提,合作是基础,营销是手段,资源整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