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平万年稻作文化 以稻作文化来提升万年文化软实力

2018-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在接受<欧洲时报>特派记者专访时谈到,"有三把'尺子'可以看江西.第一是'万年江西',江西有一个万年县,水稻栽培史长达1.2万年."万年县提出"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推进商旅互动.建设美丽城乡,全面融入南昌大都市区"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完全符合万年县的发展实际.要提升稻作文化的自信力.目前对稻作起源地的争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在接受《欧洲时报》特派记者专访时谈到,“有三把‘尺子’可以看江西。第一是‘万年江西’,江西有一个万年县,水稻栽培史长达1.2万年。”万年县提出“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推进商旅互动、建设美丽城乡,全面融入南昌大都市区”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完全符合万年县的发展实际。

要提升稻作文化的自信力。目前对稻作起源地的争议,集中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和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考古成果被评为1995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的历史价值,在2002年出版的全国干部知识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中有详细的论述和评价。

搁置学术争议不说,单纯就为研究稻作起源和远古陶器制作提供重要、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一独有个性文化,足以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凝视万年前的万年那页历史,进而满怀豪情地礼赞万年后的万年这片热土。

要强化稻作文化的凝聚力。首先要大张旗鼓地发掘稻作文化,进一步深入发掘、细致研究、全面认识稻作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其次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稻作文化,要十分重视网络宣传,可以组织一个团队,系统研究、组织、推广万年县世界稻作文化的网络宣传工作,要不遗余力地举办好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应摒弃传统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思路,高举文化大旗,唱响“文化万年、魅力无限”的主题。

最后要旗帜鲜明地传承稻作文化,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弘扬稻作文化,是万年人民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肩负起弘扬、传承稻作文化的责任,将稻作文化所体现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三大文明”,所反映的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物食易换发于兹“四个第一”不断发扬光大。

要激发稻作文化的创造力。实现万年县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激发文化的创造力,以文化创新引领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稻作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为“奋力做大总量、实现万年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必须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视野保护、传承、弘扬稻作文化,激发稻作文化的创造力。

第一、要造势。不仅万年人民要家喻户晓,更要让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解、向往万年。第二、要规划。

农业、工业、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壮大,都必须进行最科学、最先进、最全球化的规划,做到可持续建设、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招商。按照产业配套、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招商引资,服务万年县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要培育。重视自主创新思维的培育,把创新的要求贯穿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环节之中;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倡导稻作文化的价值精神,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情系大众的基本立场、民主法治的公民意识、珍视自然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