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的作品 韩松:地铁里的科幻作家
科幻作家韩松喜欢在地铁角落里读书,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地铁》。美国《新闻周刊》这样描述他:他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在现实和科幻之间,韩松是坐在摇晃车厢里的科幻作家。每天通勤路上的地铁,是这个在现实和幻想间游走的小说家的“阅读书房”。
我每天早上5点出门上班,如果没有赶上地铁首班车,那大概会在下一班车上看到我。从我家推门出来,到进新华社办公室,路上时间整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是我一天当中为数不多的读书时间,所以奔波在路上的地铁,就是我阅读的“书房”。
地铁是我最常看书的地方,有很多书都是在地铁上看完的,我在地铁上读完了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书,也读过了作家江波的科幻小说《银河之星》。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科幻、科学、历史、侦探……前段时间我还在地铁上读了一本日本漫画,讲的是一个在东芝工作的小科长,怎么一步步升职的故事。
在地铁上虽然是一个人读书,但也并不总是一件孤独的事。有次我在地铁上读《科幻世界》,碰巧坐在我旁边的陌生人也在读《科幻世界》。我们就这么聊起了科幻,后来我还提前一站下车,跟他一起出站,他骑着自行车带了我挺长一段路,聊了很多科幻的话题。
我喜欢在地铁上读书。虽然现在也能选择坐班车回家,但总觉得在地铁上读书更舒服。每天早上出门前,我就塞两本书放进背包里。今天的两本书,一本是《没有你的天堂》、以色列作家贾夫拉写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偶尔读累了,我也喜欢抬头看,读读周围的现实世界。
低头读的书里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抬头看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了。地铁是人们无意中呈现出生命中最真实一面的场所。这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每个人的眼睛。我喜欢观察地铁里的人们。
因为在这里,他们大多不再扮演地面上的那些角色,他们短暂地卸下了父母、同事、朋友、领导、学生的身份,在奔驰的地铁里松弛了下来。在他们的眼睛里,你可以看到他们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情绪——麻木、冷漠、绝望、疲惫,甚至肮脏。我很少在地铁人们的眼睛里看到喜悦,哪怕是孩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坐地铁遇到线路故障,车厢里的灯突然灭了,列车也一下子停了。漆黑一片的车厢里,我以为会有惊慌、尖叫、恐惧、混乱。然而并没有,什么都没有,这反而让我觉得更恐怖。映着地铁隧道里的微光,我看到车厢里的人麻木地坐着,一动不动,好像司空见惯了这种突如其来的黑暗,面无表情地等待列车重启。
地铁停驶的时候他们没有慌张,地铁重开的时候也没有喜悦。我拿手机偷拍了张照片,看到那张照片,就会让我回想起地铁里黑暗中麻木的人们。
我从1990年代初就开始写关于地铁的小说,其中写到的很多细节大概也都是参考了我所看到的真实状况。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在小说中写到的故事并不是我的想象,而是感觉它应该已经发生过了,比如人在地铁里,一瞬间就变老了。反而是我们每天见到的那个地铁,是一个还没有将真实爆发出来的伪装。大家一动不动地坐着,只有眼睛反射出他们内心的真实,那个尚未爆发的真实。
地铁让我见识了无数不同的热闹。我在这里见过人打架,抱着孩子的妈妈伸手乞讨,有一次听一个年轻人弹吉他唱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我真想给他钱。那是我第一次想要在地铁上给钱,可是他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恰好我到站了,我唯一一次冲动的尝试就这样戛然而止。
后来在办公室审稿的时候,我看到一篇地铁司机的采访,我才知道,地铁原来也是一个那么孤独的地方。地铁司机说工作让人感到孤单,他的窗外没有风景,没有热闹,没有陪伴,每个白天在黑暗里前行,一圈一圈又一圈地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