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开讲 《开讲啦》大医生开讲健康中国 詹启敏
3月11日晚十点半档,《开讲啦》特别策划“大医生”系列,助力“健康中国”,首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专家詹启敏教授,为我们带来关于精准医学与未来医学的分享,拓展对生命的崭新认识!
大医生开讲健康中国 什么是精准医学,詹院士给出了既专业又易懂的回答:“精准医学是给老百姓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做的健康医疗方案。精准医学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是疾病的预防,通过科技让我们更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疾病地雷,从而达到将疾病防范于未然的目标。
” 他分享了一个早衰症儿童的案例,向大家阐明如何通过精准筛选的方法,排除致病因素,帮助父母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而已在各地实施的耳聋基因的筛查,也可以避免《千手观音》中的因药致聋的舞者的悲剧重现。
一位罕见病患者妈妈的分享令全场观众及嘉宾动容,詹院士说:“让你感到无助的这一页很快会翻过去。”世界上有6000多种罕见病,而能够确诊的只有3000多种,罕见病的治疗及用药保障政策现在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成为医学科技攻关的一个重要目标,“重视会带来改变。
” 詹院士强调现阶段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精准医学不仅仅是疾病的预防,更是通过最前沿的医学生物技术,比如大数据、基因组、分子影像等,结合病人的病情、临床信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提出精准的诊断和分类,治疗,以及预后转归。
他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是你有没有去医院,有没有看医生。
他认为大健康的概念是 “从生命形成的第一天起,一直到生命终结的临终关怀”。 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永远安慰 未来的精准医学汇聚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大量医疗数据,让医生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例,更好地作出诊治。
青年代表提出问题:那以后我们可不可以就直接找机器人看病了?詹院士的答案是智慧医学是在后台做支撑,它永远不可能来到前台,它的案例来自医生,它的高度在于人的智慧,但,这也对医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科学。
詹院士认为医疗的基本模式是医生和病人,医疗更多的是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永远安慰。人文是医学的一只翅膀,对疾病瞬间的变化的捕捉,都需要我们的大夫在一线。
“我接触很多肿瘤病人都是中末期,他们那时候需要的更多的是关怀,放在病人肚子上的手如果是一只机器手的话,是感受不到温度的。”青年代表中一位来自沈阳的肿瘤科大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科学与艺术在巅峰握手 本次录制现场还来了两位乐队的成员,他们乐队的名字竟然叫青光眼乐队!
这是由一群学历都在博士以上的医生组成!提到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的时候,青年代表吴舟桥说,他们乐队第一首歌就叫《急闭青》,歌词就是科普青光眼。
其它的歌名也都是关于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精神分裂》《全麻》……他们将医学知识拉上舞台,也突破了医生群体“严肃冷峻”的刻板印象。 詹院士认为生活更丰富,内心更丰富的人,有助于他成为一个好医生,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学工作者需要超高的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
医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能调节自身压力,还能推动和病人之间的良性沟通。詹院士首次分享他在2016年毕业典礼上准备的歌曲——《同窗之谊是没有血缘的亲情》背后的创作故事,现场一曲琵琶独奏,更是充分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巅峰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