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胜新疆 王立胜、姑丽娜尔·吾甫力:关于新疆文化建设(10)
王立胜:您就是研究新疆、研究喀什的知名学者。您的许多著作我都读过。如果喀什大学能够如期建立起来,利用喀什大学这个平台,喀什大学责无旁贷应该承担研究喀什的责任,您就会成为喀什研究领域的带头人。
姑丽娜尔·吾甫力:很遗憾,有些时候我的情况很像"墙里开花墙外香"。
王立胜:姑丽娜尔教授,您是喀什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喀什学界的领军人物!
姑丽娜尔·吾甫力:谢谢您的鼓励!这个我确实不敢当。我只是做了一个喀什人份内的事。我还应该做得更努力才对。也是因为现在喀什固有的传统,一些惰性也在影响我,做得也很难。
王立胜:还有一项急需要研究的东西,就是目前喀什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作为情绪,对于某些事情,一个人的情绪也许并不重要,但是一种情绪如果累积形成为社会情绪,那就很重要了。社会情绪根源于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根源于社会群体对社会事实的心理反应。
如果社会群体都对某件社会事实产生相同的心理反应,那就表明社会心态的具体生成。这种社会心态在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语言中有所公开反映,那就意味着一种社会情绪的形成,社会群体如果都有这种情绪表现,那么,这种社会情绪就有向某种社会行为转化的可能性,只是需要一个时机或者契机了。
像2013年和田"6·28"群体聚集闹事案件、阿克苏"8·08"聚众打砸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几百人瞬间集合起来,绝对不是一时的问题,一定有一个情绪积累的问题。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个关键时刻,只要有人一起哄,这种社会情绪立刻会转变为社会行动。所以,我认为新疆维稳,要切实加强社会情绪的研究,要加强社会情绪向社会行动转化的调控。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教民都是敌人,但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在某种事情的引诱和刺激下,在特定的场合下,一般的民众特别是教民,会产生难以自控的过激反应。这就是说,真正的敌人是少数,但这些少数的敌人可以利用某种工具比如宗教刺激这种社会情绪进而调动群众参与集体行动。
在新疆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认真分析社会存在、社会心态、社会情绪这几个重要事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住这几个相关项在实践中的耦合点。利用其中的客观规律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通过认真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参与"7·5"事件的人,并不天生就是恐怖分子。还是毛主席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三派,我们要孤立右派,争取中间派,鼓励左派,壮大我们自己的力量。大多数人都是被极少数人利诱蛊惑参加活动的。
在新疆的现代化实践中,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社会问题与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都是连为一体的,但这些问题的激化和爆发,一定会首先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情绪,沉淀为一定的社会心态。社会稳定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这种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尤其是要关注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复杂关系。
有些研究者恰恰是忽略了民族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宗教因素。比如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胡鞍钢、胡联合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问题,我们且不说这种设计的具体细节问题,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是,这个设计抛开了宗教的社会背景,单纯就民族问题论民族问题。就凭这一点来说,其可行性就已经大打折扣。
姑丽娜尔·吾甫力:关于胡鞍钢的理论,从我的理解来说,应该是对少数民族现状了解得不够、对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现状了解得不够。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自己不是特别清楚,是不是我们现在把宗教问题太放大了?
其实如果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正常生活的话,信教群众有宗教生活,但也有世俗生活。如信教群众除了做5次"乃麻孜",参加正常宗教活动以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还是正常的世俗生活,他们有正常的需求,吃穿住行,参加娱乐,有正常的婚丧嫁娶,结婚生子,与我们没有区别。他们要培养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等等。
但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信教群众似乎是一个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另类的特殊群体,似乎他们一天24小时除了宗教生活之外没有任何生活。这种对信教群众的想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影响了内地各民族对新疆的认知,强化了信教群众对自我认知的固化,更影响了我们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的选择。一个成熟的、自信的宗教,或者说是信教群体,是不会将"我们"和"他们"对立起来,也不会排斥他者。
这也只能说明信教群体文化能力的薄弱、思想理想的薄弱和不自信。这才是关键。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文化需要有世界眼光、人类关怀,也还要有国家情怀。这样才能是一个成熟的、自信的宗教文化。对此,我们的研究专家、决策智囊们应该有所了解。
王立胜:确实是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也许存在把新疆的宗教问题放大了这种情况。但我说的是"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设计者没有考虑宗教社会这种背景,或者说把宗教因素完全抛弃了,仅仅单纯地考虑民族问题的解决。这似乎又把宗教的影响给舍弃掉了,这也是有问题的。
我也非常同意您所讲的,好像南疆的教民除了宗教生活没有别的生活了,这种理解把所有人都设想为宗教人了。这种思路如果表现在决策上,那就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宗教工作了。这恐怕存在更大的问题。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如您所讲的,恰恰是政府的一些做法"强化了信教群众对自我认知的固化"。
姑丽娜尔·吾甫力:还要关注对伊斯兰教中积极因素的吸收,把它与现在利用宗教进行极端分裂活动的势力区分开来。伊斯兰教的思想核心是追求、道德公正和善。与新疆的其他新疆的突厥语民族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相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信仰伊斯兰教相对较晚,加之他们的一直保持游牧生活方式,在文化、书写、礼仪等方面,与较早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还是有一定差异。
维吾尔族很早就离开了马背,进入定居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教文化对维吾尔族的影响就更大一些,产生了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了具有维吾尔特色的伊斯兰思想文化体系,这应该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关键。这些都对现在的维吾尔族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
伊斯兰教强调以道德为核心,追求公平正义,不讲权贵尊卑。比如做礼拜时我是贫民,我第一个到,我就在第一排,这跟世俗权力没有关系。这种思想对维吾尔族的世俗的文化艺术等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早期的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活动中,即使是地位再高的达官显贵,都要遵守麦西来甫规则,不分身份地位地参加这个民间活动。所以相互理解和尊重、遵守公平正义的原则,不仅在《福乐智慧》这样的思想大师的著作中有,在今天民众的观念中也有。
比如《福乐智慧》,这是一部重要的思想文化经典,非常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公平,指出国家强盛的核心就是公平正义,如同太阳不偏不倚普照万物。所以作品中的主人公国王,就被取名为日出,指出他的特征就是公正。这些都和我们今天的时代命题相契合,需要我们进行很好的阐述,为我们今天服务。
如果对伊斯兰教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我们疏导问题,而不是把宗教想象为迷信,想象为极端。尤其是伊斯兰教强调对个体的尊重,这是需要我们在当代给予阐发,从而对宗教极端思想进行揭露和修正。
这些年恰恰是因为我们对伊斯兰文化研究得比较少,才会出现许多误区和盲点,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对伊斯兰教的研究,用研究成果和事实,为政府处理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再说到一些妇女穿戴宗教服饰,有些确实是有图谋,有些可能是出于周边舆论环境的压力,为什么这么穿,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也许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盲目跟着外面的习俗周。所以,对同样的现象也要有所区别。
关键是把握好宗教的核心,伊斯兰教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与中华文化相对抗的呢?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一直都是相互交融、和谐发展。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伊斯兰世界一直都是知识、智慧和善的象征,所以在伊斯兰教经典中就有"即使知识远在中国,你也要去追寻"的说法。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知识文化的魅力是强大的也是经久不衰的。最近我看到一本《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讲到自古以来在阿拉伯人眼中,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是文明的故乡。
王立胜:现在美国人最担心的,就是伊斯兰教与儒教的融合,强调将来世界上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就是怕伊斯兰教和儒教联合起来对付基督教。这是亨廷顿讲"文明的冲突"时的文化思考。
姑丽娜尔·吾甫力:是的。在很多方面,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有相同之处,如内敛的、思辨的思想特点等。所以在与伊斯兰教的交流方面,中国有很多优势。其实我们也不必总是以美国为参照系,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有许多互补性,完全可以找到一条不同于美国的、古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之路,这是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无法做到的,关键是我们已经太习惯于跟着美国的思维走了。
对待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各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要建立一个有别于美国的独立的立场,这将会有利于将中国梦变为我们的家乡梦,共同构筑起一个色彩斑斓的中国梦。
王立胜:建议您继续思考我们以上谈到的两个问题:一是考虑"喀什噶尔学"的研究问题。二是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发展问题。这是我们最近急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姑丽娜尔·吾甫力:好的。我一定会尽力,也感谢您今天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最近我要到澳大利亚访学,期间我正好有时间去认真思考您的问题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