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李勇简历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做电视不要逆流而上
6月10日,上海。上海电视节,节目模式论坛第一场。
电视节目模式论坛是由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与世熙传媒联合举办,旨在探索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发展之路,6月10日(周二)10:00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开幕。
论坛主持人冷淞:我参加了东方卫视中心两次创新会,搞得很有意思,所有的频道几乎都给卫视提案。很多时候基层不是没有创意,有创意提出以后,容易被中层、高层打下去了。任何靠谱的创意是从最初不靠谱的雏形来的。您是怎么刺激一线的编辑记者提创新方案?
东方卫视总监/总经理李勇: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这是开玩笑啦,一线团队也有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心愿。各频道都提案了,我必须补充,我们收到过来自办公室管保安的提案,还有资产管理部的。
冷淞:如果提案被录取,有奖励吗?
李勇:有啊。文案本身有奖励。
冷淞:是每一期都有,还是一次性的?
李勇:目前是一次性的。我们正在研究漏斗型模型,比如200个里面筛成50个,几个做样片、几个播出,每一层都有奖励。
冷淞:今年上的节目是研发方案当中出来的,当时很多人感觉不靠谱。
李勇:去年选出4个项目,其中2个今年黄金时段播出了,一个是《狗狗向前冲》,还有一个是上个礼拜天刚刚结束全国总决赛的《笑傲江湖》。
冷淞:东方卫视跟国外节目模式合作非常多,您的心得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总引进模式?引进模式和原创哪一个成本更低,或者性价比更高?
李勇:所谓引进、学习这个事,不仅是今天我们遇到的。中国电视一直说起源于“老八台”,最早的八家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从技术保障、组织架构到节目模式,是完整的引进模式。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我们开始原创节目模式。我们的民生新闻,绝对原创!很多纪录片的选题、方向都是原创的。只是近十年以来,引进、学习在综艺节目里较多地呈现出来。
这是螺旋式上升——引进、学习、原创、再引进、再原创。下一步的大趋势肯定是原创。按照这个历史趋势,再下一轮还有引进。
引进和原创不是今天的话题,要放大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问题。中国文化有原创问题,中国文化也有引进问题。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原创和引进中走到今天。这是我的观点。
我说这个观点是什么意思呢?
一,理直气壮地去引进,同时坚定不移地去原创。引进与原创都是路径,关键是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引进可以帮到我们,我们就引进;如果原创能帮到我们,我们就原创。今天我们中国电视人最大的责任,是把传统文化做现代化的表达。我记得王老师说,如果原创能非常好地表达,我们要原创;如果有一个海外模式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表达,我认为坚决要引进。这是手段和目的的问题,不能把手段当做目的。
二,原创也好、引进也好,揉在一块做。具体的路径方向大概是怎样的?一是切进社会现实,这是我们非常明确、既定的方向。以前东方卫视做《中国达人秀》时有一句口号“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这句话放在那里非常好,但不能当成东方卫视频道的口号,会让人产生歧义,有人会有歧义的理解,会说你这个梦想从哪来?是从奇迹来吗?我们不敢放到整频道用,不如换一个说法,“相信梦想、脚踏实地”,每一步接近梦想的路径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这和今天中国的现实比较像。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个路径方向非常好。
切进社会现实的节目是哪些类呢?比如《变形计》我个人就非常推崇。这类节目我认为中国同行可以做一系列的。我跟我的团队讲,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身份互换,城管和小贩两个人的身份互换,这在中国今天的现实背景下,和在海外发达国家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社会问题,房子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比如今天做老师的,请你们体会一下做学生什么滋味,每天那么多作业,第二天还得早早起来,能否让老师体会一下。这个模式可以好好地设计。
到今天为止,中国电视台的逻辑仍然是权威主义的逻辑——我在后台做一个你们不知道的事,准备完了大幕拉开,请你们看我们的表演,演好之后合上大幕。这个逻辑像一个大喇叭在村口广播,我说的都是对的,你想说什么,没有了,喇叭结束了。
有时候我跟团队聊天,今天中国的现实以及媒体环境是一条蜿蜒的长河。我们把内容做到极致,这艘船要顺流而下,不要逆流而上,逆流而上也能走,但太累了,走得太慢了,也不是今天中国需要我们的方向。我们应该找到这个方向,顺流而下,不仅符合民众的需要,也符合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自己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