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叶建明 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不断丰富\叶建明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香港各界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庆祝。总结二十年来的经验得失,期待接下来的路会更加顺畅。
总结二十年来的经验得失,不能绕开对“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正确认识。回归二十年来,在香港基本法的框架内,“一国两制”实践整体是成功的。但是,对于“一国两制”的认识,却总是“摇摇晃晃”的。可以说,什么时候香港社会对于“一国两制”的认识偏差比较小,社会就稳定,“一国两制”的实施就相对顺畅;而一旦对于“一国两制”有错误的解读和看法,社会就会动盪,二○一四年的“佔中”就是一个例证。
这些年对于“一国两制”,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抢夺解释权。比如最近某些人就指责“一国两制”变成了“一国1.5制”。在他们眼里,“国家不管香港,香港不管国家”才是“一国两制”;九七年前香港怎样,“两制”就应该是怎样。但是,“一国两制”绝不能“各自表述”,更不能胡乱歪曲。因为香港接下来的路怎样走,“一国两制”如何能够做到不走样、不变形,首先需要对“一国两制”这个国策有正确、全面和与时俱进的认识。
准确理解“一国两制”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理解“一国两制”设想提出的原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歷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解释十分明确:“收回后的香港,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他特别提出,如果下一个五十年我们的政策见效,达到了预想的目标,就更没有理由变了。
可见,中央提出“一国两制”,是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是“尊重歷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也就是说,中央在提出这一伟大设想的同时,就令香港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两制”与“一国”必须相辅相成,达到平衡,“一国”是前提,“两制”绝对不能够威胁“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董建华先生的名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形象地诠释了“一国两制”的关系。
同时,对新形势下“一国两制”的实践,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需要与时俱进。古人云,“海桑陵穀”“疾如旋踵”,比喻世事发展之快,不以个人意愿而停止。古人以“刻舟求剑”的楚人愚不可及的行为,提醒世人动态是永恆的,对任何事物都需要有发展眼光,懂得变通。香港回归二十年,“一国两制”实践了二十年,今天我们再讨论“一国两制”,绝对不可能再停留于二十年前的水平。
当前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地缘政治冲突不时爆发,恐怖主义在全球兴起,全球经济復甦乏力。在中国,成长的烦恼不少,周边国家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明显增加,“疆独”“藏独”等敌对势力无孔不入,威胁着我们的和平发展。香港,也经歷了“佔中”、旺角暴乱等令中央和香港担忧的情形,以及“港独”思潮等冒头,国家安全遭遇空前挑战。
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包括港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在这样情况下,“一国两制”内涵必然会不断丰富。国家对于整个民族的利益与前途一定会有新的考量。
融入国家发展不可避免
同时,与二十年前相比,国家已经进步强大,有更多的资源帮助香港发展。这二十年来,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香港与一些发达经济体一样,获得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遭遇全球化的弊端,如实体产业外迁,贫富差距拉大,青年人向上流动困难等。
香港还有个特殊的困难,那就是土地面积狭小,发展空间有限,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显然已经触及到发展的“天花板”。在此情况下,中央必然会针对香港实际情况,给予援手。这是中央对香港发展的宪制责任,也是中央对“一国两制”下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承诺的践行──当然,这不会再是过去的一个个单一的政策,而是对香港长远发展的整体考虑。
如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新形势下的“一国两制”,将不可避免地深化两地的合作,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将是不可避免。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新内涵。
“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好的选择,这是绝大多数港人的共识。“一国两制”实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也应该成为大多数港人的共识。毕竟,时代在前进,与时俱进才是顺应时代的唯一明智做法。
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泉州社团联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