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奥运冠军周晓兰

2017-1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1年前,在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铁榔头"郎平应召回国执教;而不久之后,另一名排球名将,时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的周晓兰却突然辞职,

    11年前,在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铁榔头”郎平应召回国执教;而不久之后,另一名排球名将,时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的周晓兰却突然辞职,远赴美国,并从此割断了与中国体育界的所有联系。11年后的2007年1月,周晓兰出现在北京街头。

    2007年1月7日,北京,我在CCTV5《体育人间》自己的办公室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你一个消息,我刚才见到了周晓兰,就住在总局给她分的房子里。”

    “我这次回来,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跟体育界的任何人都没关系。我想念中国,想念北京,我要回来看一看。中国的变化真是太大、太大,都认不出来了。”尽管曾经做过中国排球界的领导,又在海外历练十余年,但周晓兰依旧保持着运动员般的干练、直爽。“我在美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我也不想影响别人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这次回来,不想让别人知道。”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她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做运动员时期的排球生活,是她乐于回忆和提及的。

   

艰难的“三连冠”

    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中国女排的翻身仗,就是从打日本女排开始的。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逢。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日本女排输给了中国女排。那场比赛,不仅让对手认识了“铁榔头”的凶狠,更让日本姑娘饱尝了“城墙”的坚固。日本媒体在惊叹周晓兰防守功夫的同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称呼:“天安门城墙”。

    周晓兰说:“这个说法很快传开了,到世界各地打比赛,都能听到有人用英语说‘天安门城墙’,我听着觉得特别亲切,更感到自豪。毕竟自己的名字和祖国联系到了一起。 ”

    那个时候,女排精神感染了整个社会,掀起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热潮。“女排当年让全国人民高兴,那不能简单归结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有对手强大的原因,只有在一场势均力敌甚至处于劣势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才能感动人。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可谓百废待兴,很多方面跟国外相比,都处于劣势,女排取得三连冠,让国人觉得解气,也给了国人信心和力量。”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是指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三大顶级赛事。“女排获得的三连冠,不仅是一个球一个球打出来的,而且都是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周晓兰还清楚记得三连冠的决赛。“三次比赛,我们都是在决赛中对东道主,可想而知困难有多大。第一次取得世界冠军是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最后决赛上与东道主日本对决,我们拿了冠军。第二次是在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9届世界锦标赛,最终也是在决赛对东道主,我们又取得了冠军。第三次是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决赛还是对东道主,胜利者还是中国女排。”

    周晓兰说着说着动情了。“每次回想到这些,我都感到不可思议,太不容易了。每次决赛都是对东道主,都是对方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但我们都取得了胜利。”

   

很重的祖国情结

    以记者多年采访经验,几乎有成就的体育工作者,都不愿意他们的孩子再干体育,因为太辛苦了。顺着越越(其大女儿)要打球的话题,记者马上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周晓兰。

    而周晓兰的看法,出乎意料:“我从没觉得练体育辛苦。苦与不苦,都是相对的,孩子如果愿意,我会鼓励她练下去。”

    越越在美国成长,英语当然没得说,她又学了法语和西班牙语,再加上汉语,有四门语言的优势,成为奥运志愿者应该不成问题。

    小女儿Mary,在美国出生,今年8岁,周晓兰说她在学校里是年级第一高度。记者问Mary的中文名字叫什么,竟然把一家人都考住了。

    最后,记者问周晓兰是否加入了美国籍。她断然否定,说自己持绿卡。“我这个人,虽然回国不多,但祖国情结很重,比如孩子练球,打着玩可以,代表外国人打那绝对不行,那成什么样子了。”

             据 《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