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历史学者:史迪威将军被误读 和蒋介石有关
“经过大量的研究,我才发现,我们相当多的地方都错了。”章东磐提高了嗓门说。
有国内研究者认为,1942年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史迪威瞎指挥;远征军伤亡惨重,也是因为史迪威不懂军事。还有人说,他想和蒋介石争夺指挥权。但章东磐认为,“对史迪威的评价,一是误读,二是低估。”
在章东磐看来,史迪威被误读,和蒋介石有很大关系,而远征军损失那么大,最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蒋介石和杜聿明。他说,这是他先后四次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查阅、分析蒋介石日记以及大量有关研究著述之后得出的结论。
章东磐发现,蒋介石于1942年3月10日任命史迪威担任入缅华军指挥官;次日任命杜聿明担任入缅华军总司令,并且写信给杜聿明,让他当面告知史迪威最后方略。“蒋介石不仅给这支远征军任命了两个统帅,并且从未放手让其中任何一位真正行使总司令的权力。
”他说,参看蒋介石那些天的日记,他动不动就给杜总司令“手书数千言”、“指导缅战方针极详”。而实际上,杜聿明也并不听命于史迪威。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第200师坚守同古,史迪威当时命令新22师反攻,以解第200师之围,进而击败日军中路,杜聿明就坚决不同意。
那段历史的诸多叙述者,在歌颂了戴安澜将军之后都把责备堆在了史迪威身上。“这是因为他们从未用更多史料重新还原战场,所以无法理解史迪威下令反攻的决策依据。”章东磐说。
通过研究蒋介石日记,章东磐认为, “今天抗战史的研究者,对蒋介石的评价不客观,对其历史性的赞誉过高。”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和盟国合作这几年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他还说,宁可选择不和盟国合作,日本人天天轰炸我们的日子,也比现在好过。”章东磐提到,蒋介石对战局判断的主要贡献就是不投降,但是在其他具体军事战略的判断中,大多是错的,“我看他的日记时,一次次扼腕叹息。”
章东磐谈到,蒋介石在日本人进攻缅甸时,一开始的战略判断就是错的,“他认为日本人绝不敢深入缅甸,于是在部署中说,一定要防止日本人逃跑。明明在缅甸的空军力量非常薄弱,他却跟陈纳德将军说,要一次派三架飞机,一天多次去骚扰敌人。他还在日记里洋洋得意地说,除了他,谁也不敢做出这种作战方案来。”章东磐发现,就在蒋介石写下这篇日记的第二天,缅甸垒允机场就遭到轰炸,飞虎队二十余架飞机大多被炸毁。
事实上,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军事见解完全不同。“史迪威主张不分嫡系还是非嫡系,不分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只要愿意抗日,就一起武装起来,训练起来,一同对日作战。”章东磐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发现,蒋介石的观点和做法恰恰相反。比如,在同一战场,嫡系部队比非嫡系部队的军火要好得多。
章东磐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军队管理体系方面,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做法也不同。史迪威采用美式做法,把中国军队集合起来点名,点完名后,士兵一个个出来领军饷,“如果按照中国军队的传统做法,军饷全发给罗卓英将军,然后再往下分,一级一级克扣之后,最后才到士兵手里。”
对每一次战役,章东磐也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究,结果令他意外。1942年5月,杜聿明违抗史迪威、罗卓英向印度撤退的命令,在蒋介石直接授意下,试图经密支那回国,但又未部署先头部队抢占并固守密支那,结果被比我军晚两日从东翼穿插而至的小股日军轻取,中国军队经密支那东进归国之路至此被切断。
我军被迫进入野人山区后,横尸遍野。“等蒋介石想明白了,终令杜聿明撤往印度时,第5军入野人山的部队已‘丧师过半’。”章东磐认为,这出惨剧是由蒋、杜共同导致的,责任归不到史迪威头上。
碎片拼贴出一个高贵的人
探寻史迪威,章东磐竟然越来越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永远把士兵放在第一位,还是一个对中国充满挚爱,具有高贵品格的人。
章东磐记得,在《滇缅印官兵访谈录》中,一些中国官兵回忆道,在和美国军队打交道的过程中,终于明白了军队最宝贵的财富是士兵。“在印度的伤兵医院条件不好,史迪威将军知道了,马上派一个小队到帝国饭店,把电风扇拆下来,装到伤兵医院去。”还有一个细节:中国士兵说美国制式步枪枪管太长了,美军顾问很快通知武器军械所的专家赶来,经过研究,把枪管全部截短了11厘米。
在训练过程中,美国军官不厌其烦地训练中国士兵。自1943年10月起缅北反攻,日本人觉得中国军队完全不一样了,是一支充满自信的军队。“这次战役最后光复了缅甸,光复了滇西。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唯一的一次战略反攻。
”章东磐说,历史研究者经常夸张地把新38师师长孙立人称作“战神”,却忘记了是史迪威将军和美军顾问团打下了训练、装备、管理体系、后勤保障系统的坚实基础,并且亲自规划了缅北反攻的几乎每一场战役。
为鼓舞中国军队士气和信心,史迪威甚至不惜以生命冒险去做一些事情。“缅北反攻开始时,中国军官不太敢打。史迪威就不断往火线走,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被日本狙击手打死,那个战场上的中国将军将要被枪毙。”章东磐说,中国军官于是下令拼命进攻,把日本人赶得离史迪威远一点。
史迪威给下级军官道歉,也让章东磐感念不已。1944年初,新22师师长廖耀湘,根据史迪威部署,命令一个团进攻日军据点,并在日军正面渡河攻击。不过,负责指挥作战的团长傅忠良,违背命令提前渡河,组织进攻。闻此,史迪威动怒,他说提前渡河是畏敌怯战,随即命令廖耀湘撤傅忠良的职。
于是,廖耀湘给傅忠良去信称,先把职撤了,但要继续打仗,这仗千万要打赢。战报又至,傅忠良率部歼敌700人。史迪威下令,尸首不许埋,他要亲自点数。当数到600多人时,史迪威对傅忠良说:“对不起,我错了,你的战术水平比我好,我向你道歉。”
章东磐读史迪威将军的日记,会感受到他浓浓的中国情。1942年史迪威来华任职,路经埃及,他赞美了金字塔,但又说,比长城差远了。到了印度,他赞叹泰姬陵很美,但又说,和天坛相比,它还是不如的。
“史迪威如果没来中国,而是到欧洲战场去任职,很可能会成为五星上将,那他为什么还来中国呢?”当章东磐把这个疑问抛向伊斯特布鲁克时,得到的回答是,“有这种可能性,但他看重的不是这个……”
历史复盘
史迪威之“中缅印战场路线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中国战区于翌年1月正式成立,58岁的史迪威于3月受命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
●1943年12月,史迪威率领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发动反攻,给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于翌年8月攻占密支那。
●1944年9月,蒋介石以强硬态度要求美国方面撤换史迪威。罗斯福为拉住蒋介石以维护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作出妥协,于10月19日决定将史迪威从中国召回。1946年10月,史迪威在美国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