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高考 那些特别的高考考生:屈根存、蒋多多
费滢滢 2003年的高考,曾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的南京女生费滢滢,语文作文被判跑题,只得到可怜的25分(满分60分)。
在此之前,她的作文一向是同学们捧读的范文,其金奖作品《平台》被收进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高三期间,复旦大学因欣赏其文学才华而向她抛来绣球。 事后,费滢滢将其高考作文默写出来,并申请语文复查。
此事在教育界和文学界引发了高考语文作文评判标准之争,也再次扯出了中学语文教育走向这个老掉牙的话题。
青岛三考生 2001年8月23日,青岛三名高考生姜妍、栾倩、张天珠,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状,状告教育部。
三个女孩称,教育部所作出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她们的平等受教育权。 当年在青岛,文科专科提档线是509分,一般本科是539分,重点本科是575分,而北京的重点本科提档线是456分。
两地分数线差别悬殊,他们觉得很不公平。 倾斜的分数线,已被诟病多年,教育部根据不同地域范围对招生人数做不同限定,这种限定被指,使得不同地域考生被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致使考生无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
屈根存 尽管已在大连生活了8年,但在2005年2月进行的高考艺术类考生专业课考试时,因为没有大连身份证,女孩小屈(化名)被其报考院校当成了高考移民而拒之门外。
为此,小屈不得不回学制、考试科目都与大连不同的户籍地山西参加高考。
尽管她在报考院校的80多名民乐专业考生中名列第一,但终因文化课成绩没过线落榜。 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一看似合理的规定被小屈的爸爸屈根存认为有悖宪法精神,当年12月,他将华南师范大学及教育部起诉至法院。
舒云 2005年第10期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刊载了女作家舒云的长篇报告文学《高考殇》。
有评价称,舒云的《高考殇》,把萦绕在千百万中国家庭之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直接摆上了解剖台,细割慢剥,展示了一幅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的炼狱图。
蒋多多 2006年6月7日,迷恋写作的河南南阳八中女生蒋多多,像许多高三学生一样坐进高考考场,并交出了一份令社会震惊的答卷。
蒋多多用双色笔在试卷上写下的是:“现在有人因为高考自杀和杀人。我向教育部门建议,不要让学生把高考看得太重,目前很多教育方法都有问题……”“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一个空白……” 蒋多多为判零分走进考场,让人想起当年的白卷考生张铁生。
最终,蒋多多希望另类考卷引发的教育体制及高考体制改革,其实并未发生。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1998年,在《粤海风》发表《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一文,要求立即“枪决”高考,不能“死缓”,更不能“无期”,他指出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弊端重重,要求各省分别命题。
此后,他不断站出来批判全国语文考卷的种种显而易见的错误,后受命主编初中语文实验课本。 (张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