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峻的妻子 管峻:这是我一直想办的展览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图:左起:参展画家陈相锋.刘廷龙.管峻与策展人卢俊舟.小图:展览现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同源·异构--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昨日在南京华山路136号养墨堂美术馆开幕,刘廷龙.朱培尔.张索.管峻.周祥林.陈一耕.张公者.陈海良.丘挺.潘一见.鞠稚儒.曾三凯.陈相锋等13位艺术家展示各自的书画作品,呈现各自"书画兼修"的艺术功底,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到场学习.展览的发起人.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在开幕式上诚恳致辞,称这是自己一直想办的一个展览.管峻推崇"老先生

大图:左起:参展画家陈相锋、刘廷龙、管峻与策展人卢俊舟。

小图:展览现场。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同源·异构——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昨日在南京华山路136号养墨堂美术馆开幕,刘廷龙、朱培尔、张索、管峻、周祥林、陈一耕、张公者、陈海良、丘挺、潘一见、鞠稚儒、曾三凯、陈相锋等13位艺术家展示各自的书画作品,呈现各自“书画兼修”的艺术功底,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到场学习。展览的发起人、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在开幕式上诚恳致辞,称这是自己一直想办的一个展览。

管峻推崇“老先生能写能画”

举办这个展览,颇费了番功夫。管峻说,因为一直想办,终于能办的时候,就非常兴奋。然后,就是确定人选,这费了些脑筋,一开始想年龄跨度大一些,后来想要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于是定位在50岁以下。接着,就是在全国寻找这些作者,“事实上,现在参展的绝大部分画家一开始我都不认识”。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反复琢磨定下参展者后,他仍然遗憾:可能还有些好的书画家没有选进来。

举办这个展览,最大的目的就是“呈现当下书画艺术家对书画同源的理解和把握,呼唤当代的艺术家们加强综合素养,因为书法、绘画都不是孤立的”。管峻本人以书法名于世,但其实他受到绘画的诸多滋养。他回忆起自己在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学习时,陈大羽曾对他说:你写字,却来学画画是对的,因为通过学绘画可以掌握专业知识结构。这么多年来,管峻在书法领域声誉鹊起,同时画上功夫也一直没丢下。他很推崇“过去的老先生又能写又能画,并且水平相当高。陆俨少曾把自己的艺术分为10分,其中4分读书,写字画画各占3分,可见书法与绘画相互之间的作用”。他认为,“如果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必须全面”。

章剑华妙解“同源异构”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剑华昨日也现身开幕式捧场。他仔细地观赏展览,夸赞参展艺术家“很有成就,很有发展前途”。他称由原文化部副部长、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题写的展览名称“同源异构”四字很吸引他。以前总讲“书画同源”,而这次讲的“同源异构”更别具意义和深度。

为此,他归纳出书法与绘画的三同三异:同象形、同材料同工具、用笔方式相同相通。但它们同源却不同流:第一,反映对象不同,书法是以汉字为对象的造型艺术,中国画的对象是景与人,山水花鸟人物;第二,材料出现一定差异,绘画不一定是纯水墨,渐渐加入颜料、色彩;第三,创作方法不同,书法越来越抽象、符号化,绘画则是写意与写实结合。

厘清了这“同源异构”的关系后,就可以走一条“求同存异”的道路,“既不能同质化,把画写成字,或把字写成画;也不能把两者完全割裂,譬如现在有的中国画上连题款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写在上面,说是学西画,这我不太赞成。书和画,可以相互借鉴,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两者还可以相互融合,诗书画印统一存在,才是完整的作品”。他觉得好的艺术家,书画兼修,还能融汇创作规律、审美价值、人文精神于作品中。

“能书能画”折服现场观众

记者看到,不少懂行的观众在现场细细品味,流连忘返,折服于艺术家深厚的功底。书法家阎揆其实也能书能画,兴之所至,经常画一些文人味很重的写意画。这次欣赏同行的作品,他觉得受益不少,他笑言:“这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字的能画画,画画的能写字”。

艺术家们拿出来的,不少都是重量级作品,如管峻书法《屈原离骚》,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写下这长卷,非凡的笔墨功力震住不少人。但更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则是他数幅八尺整张的写生画作,紫薇、紫藤、竹子,充满笔墨精神,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参展书法家陈海良也是江苏人,他这次拿出来的长卷《山水书画卷》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视线。他告诉记者,以前从来没有拿画出来展览过,这次“首秀”兴奋又忐忑,还好反响不俗。从小练字的他,1988年开始画山水,渐渐悟到“书和画都是要养的,就一个字,闲”。像这《山水书画卷》,他一边跟朋友聊天,一边信手挥写,整幅作品都充满了闲逸的文人气质。展览将于5月15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