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的女儿 潘鲁生: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衍生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系中国文化名家.中央联系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是一个对传统民族文化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学者,一直行走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当中,不仅在民艺研究上著述颇丰,且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身体力行,于1998年申请并获批准成立民办"中国民艺博物馆".同时,他还出版<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民艺学概论><中国龙纹图谱><手艺调研>等民艺研究著作30余部,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

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系中国文化名家、中央联系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是一个对传统民族文化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学者,一直行走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当中,不仅在民艺研究上著述颇丰,且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身体力行,于1998年申请并获批准成立民办“中国民艺博物馆”。

同时,他还出版《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民艺学概论》《中国龙纹图谱》《手艺调研》等民艺研究著作30余部,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问:您是非常重视民间文化田野调查的专家,也非常关注民间工艺,出版了《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中国龙纹图谱》《手艺调研》等书籍。我们一方面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民间文化、民间工艺,另一方面,让大家更多地去接受,是不是要有一些“改头换面”或者是创新的东西呢?

潘鲁生:就如我刚才说的,让小孩从小就知道,不仅仅只有西方的芭蕾,还有我们的秧歌、皮影戏、雕刻、剪纸等等。如果小孩从小就知道这些知识,对他未来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价值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这是从基础教育和大规模社会教育的层面说的。

另外,你提到的,传统的民间文艺特别是传统手工艺,怎么去传承、创新、发展?我想这里面有几个要素:第一,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种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都要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原汁原味、原生态地把它保护好,种子不能变味,这是基础。

第二,需要创新。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创新。当下很多工艺美术的艺人、传承人,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需要创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非常重视,培养了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到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各个层面都开始发展起来,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就说明国家非常重视。

但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创新点,过去对工艺美术或者传统手工艺有基本的原则,“就材加工,量材而用”,通过材料、工艺、民间艺人的设计、创造,才出来产品。我们现在把这些都忽视了,只知道制作没有创意是不行的。一个工艺师、一个手艺人,首先要根据材料来判定设计思路,通过工艺手段去展示工艺产品,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工艺流程。

现在工艺的传承遇到一些困难,创新度不够。第三,需要衍生。衍生,就是与现代工艺、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相结合,推出的作品,这样的衍生是针对市场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作品就是衍生出来的,原创原汁原味的东西可能就一件。所以,文化种子的保留是基因库,创新是一个设计师、工艺师、艺人永恒的生命。如果能处理好种子、创新、衍生三者的关系,那我们传统的工艺、民间的工艺就能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