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林茂光退休 记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林茂光(上)
祖籍福建诏安的林茂光,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军龄有41年了,现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首批空军级专家,享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殊荣。他立功受奖48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他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160多项,全部为优质工程,获鲁班奖1项,还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18个“第一”,被誉为“油罐大王”、“国防工程建设的尖兵”。
2009年,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空军十一届党代会上,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林茂光,两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先进事迹已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广州军区空军党委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干一百个工程要出一百个精品” 采访中,很多人这样介绍林茂光,他是科技强军的老典型,一系列的荣誉让林茂光在新的起点上有着不断冲刺的动力。前后10年间,他在军事科技领域里依然是步步登攀,取得累累硕果。
2002年10月间,工程建设局接到空军某机场新机改装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新型战机的接装节点时间为2003年6月。除去筹备开工和验收调试,满打满算,施工时间只有7个月,而所承担的机棚、供油、供电、营房等大小建设项目有106个。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林茂光带领大家对施工方案重新进行研究论证,把每道工序逐一分解、细化,又从全国十几个省的10多个工地抽调精兵强将,最终,使整个扩建工程获得全军优质工程一等奖。
多年来,林茂光就是这样一种思路和作风,他分外看重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与自己的人格、与企业的信誉紧紧连在一起。他挂在嘴边的常有一句话:“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他不断强调,搞工程建设不出精品就无法立身做人,更谈不上单位的发展;尤其是搞国防工程,不把住质量关,不对未来战争负责任,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2004年初的一天,某战备洞库工程物资采购人员接到林茂光的电话:“所有水管和消防管道全部改用市场上刚刚面世的塑料钢塑管。
”采购人员搞不懂了,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工程采用球墨铸铁或镀锌钢管,为什么还要改用新材料呢?况且塑料钢塑管的价格比原材料要高出三倍,本来这项工程的利润空间就不大,采用了价格更高的新材料,岂不是要干赔本的买卖? 林茂光解释说:“以前用的铸铁管或者镀锌管,埋在地下很容易被锈蚀,使用的寿命也短;一旦洞库有了险情,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想象的!
而塑料钢塑管的韧性好,耐腐蚀,寿命50年左右,对于国防工程质量来说,可是百年大计,必须用最新、最好的材料!
”后来,这项工程捧回军队优质工程一等奖。 “干一个工程就要出一个精品;干一百个工程就要出一百个精品。”这是林茂光始终不变的信条。
海军某地下指挥所工程,是一个难啃的骨头,主要原因是工程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造价低,让施工单位望而却步。后来,南海舰队找到工程建设局请求帮助,林茂光爽快地揽下这个活儿,还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拿到了全军优质工程一等奖。
据统计,多年来,林茂光组织完成了3000多公里输油输气管道铺设、1000多座金属油罐安装、上百条洞库修建、数百座单机掩蔽库防护门安装、百余个战备工程伪装防护等国家、军队重点工程160多项,全部为优质。
“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林茂光一当兵就成了革新迷,36岁上了大学,45岁学起了计算机,57岁时还读博士,年届六旬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五项大奖,这些奖项涉及信息技术、军事侦察、防护伪装,还有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这位军中博士的知识面广博,造诣颇深,他的人生信念是“创新无止境,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2008年秋,林茂光主持完成《军用机场金属油罐安装工程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捧回这个奖杯,林茂光的心中百感交集,十多年前发生的那一幕还在眼前闪现。 那一次,林茂光采用“充气顶升法”安装一个大型油罐,当时,由于一个定位拉杆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整个油罐砸了下来,险些酿成重大事故。
这一砸,让林茂光意识到,“充气顶升法”虽说比“手拉葫芦吊装法”先进,可由于安装油罐一般都是在山洞里作业,难以避免引发油罐的翻倒事故,他有了想法,要用更为先进、更为安全的方法取代“充气顶升法”。
从2000年开始,林茂光进行“全程自控液压顶升”的课题研究,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反复上百次试验之后,计算机全程自控液压顶升油罐安装新工艺诞生了。如今,利用这项新技术,只需4天半时间,就可完成一个同样大小的油罐安装,工效大大提高。
“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这是林茂光经常阐述的一个观点。一次,他在一份内部资料中看到,一些战备工程虽然采取迷彩伪装和伪装网等遮蔽方式,但在对空暴露上比较明显,很难逃过境外卫星的侦察监视。
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探索新的伪装防护技术。事也凑巧,空军有关部门正考虑在林茂光所承建的洞库中搞伪装试验,就这样一拍即合。 林茂光接下任务后又犯难了,一没有专门的技术人才,二没有设备和经费,有的只是紧迫感,还有手头上的一本《伪装学》教材。
伪装防护技术是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个敏感的课题。林茂光把课题组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召集到广州,理清思路,鼓舞斗志,进一步试验和论证。
整整8年时间里,工程建设局在伪装防护课题上的投入超过1000万元。后来,在对其研究成果的检测过程中,有关部门动用了各种先进的侦察手段,进行长达半年的伪装检测,各项检测均达到隐蔽伪装的要求。
这项成果在2008年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时,获得全体专家评委一致通过,他们认为:“成果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记者 杨连元 通讯员 李国文 曾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