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比邻而居赏析 《比邻而居》解题例析
2015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一) 选用的是王安忆的《比邻而居》下面把解题思路作点简单分析。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解析】这家人的生活风格,文中是有交代的(注意概括、总结句),在第②段把握好这么些词语:“火爆”“认真劲”“实打实”,第③段末有“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第④段末尾有“照常进行”。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解析】此题应该说是简单的了,只要把握住作者的评价语,对接“孱弱”的意味和对比第一家的风格,答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⑴线索:气味。⑵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解析】文章呈现了从自家排油机里窜出来的四种不同的“气味”,而这不同的“气味”又分别代表了这四家不同的生活特点或情趣,所以“气味”串联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也象征了不同人家的生活风格。基于这种理解,“气味”的确是全文的线索。
另外,在主题上(这是必须考虑到的),这一线索串联了四种不同的气味,而且作者的心地又如此地细腻,对每一种气味都是那样的认真体味甚至是享受、羡慕,而不因别家的油烟窜入自家而恼火,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博爱的心胸。我想,考生如果能朝这个方向来答,应该也算正确的。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解析】从写作思路上看,前文写了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呈现散文“散”的状态,至此收尾时必须要“束”了,所以,此划线句很巧妙,它是“束”的形象表述,将各种生活风格进行一个统一,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应由“端午节”上升开去)中亦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心理,也是共同的文化表现,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烙印,同时也将前文的四种生活风格进行了一个上升,属于主题上的一个升华。
在情感上,作者也表达了自我的赞同与称许,甚至是一种骄傲。
考生能想到这些,亦算是不错的答案。
【总评】今年文学作品考查,是一个大胆地变革,一改近两年来爱走“偏锋”的毛病(如2012年的《邮差先生》,有些朦胧;2013年的《何容何许人也》,阅读语言上有障碍;2014年的《安娜之死》,让人难以琢磨)而考散文。在我们的头脑里,好的文学作品是过目不忘的,比如《溜索》《这是你的战争》《一幅烟雨牛鹭图》《上善若水》,加上这一篇散文,应该说,今年的文学作品的命制是相当成功的。
在问题的设置上,改变了以往阅读题的套路,如作用题、赏析题等,重在考查考生对作品局部与整体文本的理解与概括,这一特点,从2013年开始已经形成了,可以说,这便是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的风格,也是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