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珖的白描 我的父亲郑乃珖先生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国当代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郑乃珖先生于2005年12月25日21时16分在福州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郑乃珖,号璧寿翁,又号沙堤璞夫,1

我国当代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郑乃珖先生于2005年12月25日21时16分在福州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郑乃珖,号璧寿翁,又号沙堤璞夫,1911年2月21日出生于福州。生前历任福州格致、开智、女中、南平中学、台湾屏东师专等校教员、西北美协国画研究室专业画师、西北艺专教师、西安美院教授、福州画院终身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学会顾问、福建省政协四至七届常务委员、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

郑乃珖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读书并研习字画,早岁即脱颖而出,名闻梓里。后赴新加坡谋生,上海习艺,与吴昌硕、张大千、刘海粟等名家结识,还得到鲁迅、李叔同、郭沫若等文坛名贤嘉勉。

20世纪40年代前后,先生辗转于闽、沪、港、澳、台及南洋一带,或以绘画为业,或在学校舌耕,始终不辍绘事。他以造化为师,向传统学习,兼采各家之长,画风卓然自立、声誉鹊起。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绘画事业面临转折,50年代初,他满怀爱国热忱从香港只身北上定居西安。

先在西北美协国画研究室任专业画师,后至西北艺专(今西安美院前身)国画系任教。扎根中华民族发祥地,开始他创造力最旺盛,成果最丰硕的工作阶段。

他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注重生活,走革新之路,在当代画坛中形成了鲜明面貌。 先生“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劫难,70年代初他应周总理之邀到北京为宾馆作画,被“四人帮”打成“黑画家”惨遭折磨。

从西安返回故里福州后“文革”结束,1979年筹组福州画院,首任院长,1981年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是首批院务委员之一。此后多年,他一直为中国绘画的继往开来作出杰出贡献,成为一代宗师。他拓宽题材、自出心裁,其工笔重彩花鸟画为中国花鸟画开了新生面;其泼墨泼彩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辟出新境界。

1989年当代工笔画学会成立时,先生被授予“振兴工笔重彩荣誉奖”。 郑乃珖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画坛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内外皆具相当影响力,作品备受称誉并广为收藏。

代表作为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中国画研究院以及各地著名博物馆所收藏。先生以毕生精力倾注绘事,创作了大量精品,先后出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郑乃珖》集等专著三十余部,为社会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

郑乃珖先生潜心艺术,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循循善诱,热情关爱学生,悉心传授技艺,为西安美院的早期建设作出卓越贡献,是支撑西安美院学术地位的重要名家和大师。

1989年先生将赴港办展所得百万港元捐献社会公益事业,受到普遍赞誉。 郑乃珖先生的辞世,是中国教育界、美术界的重大损失,12月31日郑乃珖先生追悼会在福州举行,各界人士上千人出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唁电并送花圈。福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协、各大美院、画院、美术馆或发唁电,或撰挽联,或送花圈,表达了对郑乃珖先生辞世的沉痛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