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
(原作者:谭雯心)摘 要: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是其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曲目,广泛的被人们弹奏和分析,整个乐章充满了和命运抗争的力量和对热情的追求。笔者将对本首奏鸣曲做简要的概述和分析。?关键词: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259-01?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 igvan Beethoven,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的手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发展。
由于他对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形式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使他成为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音乐大师,后人描述他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也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钢琴曲的创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中心位置,尤其是他留给后人的32首钢琴奏鸣曲,堪称是音乐的“圣经”。其中出版于1799年的《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1792年27岁时创作的,是献给卡尔?冯?里斯诺夫斯基亲王的钢琴奏鸣曲。
这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也是贝多芬奏鸣曲逐渐向浪漫派风格靠近的代表作之一。标题“悲怆”隐藏着作者对生命的磨难所流露出的痛苦,但是年轻的贝多芬怀着对理想的坚定和执着,勇敢同命运做抗争!因此在作品的音调中,我们能够完全感受到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犹如他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
《悲怆奏鸣曲》一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一个主调为c小调的引子和奏鸣曲式所写成,是整首奏鸣曲式规模最为宏大的乐章。第二乐章是?A大调的有两个插部所构成的回旋曲式。第三乐章是c小调的奏鸣回旋曲式。
笔者将从第一乐章入手,着重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以及情感音调的变化发展。?
一、引子?
引子是1—10小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小节,但结构却是开放的单二部曲式,A部分是1—5小节,其中1—2小节是一个动机发展,也可以划为A部分的第一个小乐句a;3—5小节是A部分的第二个小乐句a’,是由Ⅴ—Ⅰ的一个全终止结束A段,结束在主调的平行大调?E大调。
B部分5—10小节是a的发展,由?E大调逐渐转到c小调,并由一级的四六和弦—Ⅴ7—Ⅰ的完全终止结束全曲引子并引出主部的主要主题。?
引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给人以严竣阴森感觉的减七和弦并且不断的向上摸进,给整个乐章增添了悲壮严肃的气氛和对命运的一种无奈的叹息感。
从B部分开始,音乐织体变为柱式和弦的节奏型音型,暗含一种不服输以及与命运做斗争的力量感。最后一小节是快速的半音阶下行引出主要主题的出现,给人以强烈的期待感。
?
二、呈示部?
主要主题是11—27小节,是由两个乐句所构成的一个开放型的平行乐段,调式调性一直在主调(c小调)上发展,最后以重属和弦解决到属的开放终止结束主要主题的陈述。
由弱开始逐渐渐强最后到强的一个力度给人以巨大的推动力。织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左手八度的连续级进以及上方旋律音与音的极速推进表现了一种汹涌澎湃、不可遏制的热情,充满了一种斗志昂扬的动力以及与命运拼搏的决心。
?
连接部是27—50小节,其中27—37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加固部分,左手节奏型的伴奏音型补充了主题的音乐形象同时也为副部的伴奏织体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强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的密切联系。38—45小节两次主题材料的上行摸进,并在43小节到达了副部主题的属和弦上。
?
副部是51—88小节,其调式调性代替了主调的平行大调bE调到了其同名小调be小调。其结构是由一个八小节的乐句以及及其三次变奏而成的乐段,这使得音乐材料在副部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织体来源于连接部,虽然是小调,但是给人的感觉也有一丝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这就和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在65小节转到的bD大调就更加突破了了情感压抑的封锁,使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音调的发展的左手的低音区和右手的高音区一唱一和,略带有一种舞曲的性质,让人们对命运充满希望和遐想,掀起了作者心底对命运不屈服的感情。
?
结束部是89—134小节,是由三个结束主题所构成的段落。第一个结束主题是89—113小节,是由两个重复的乐句所构成,在结束的部分变化了旋律并且提高了音区,所用材料来源与主部的材料,调式调性在稳定的?E大调上发展,两句的力度由弱到强给人以明显的推动感和层次感,把矛盾斗争推向了高潮;第二个结束主题是113—121小节,加固了了?E大调的调式调性,其结构是由两句所构成的乐段,终止式为Ⅴ—Ⅰ的进行,左手织体来源于是副部的伴奏织体,右手是切分进入的下行音阶,用以引出第三个结束主题;第三个结束主题是122—134小节,其材料来源与主要主题,是有持续音的乐句,?E大调,125—132是八小节的连接段落引出主部主题的反复,左手低音连续级进下行,133—134两小节引出展开部。
?
1?展开部?
展开部是135—196小节,开始的135—138小节是一个和引子材料相似的慢板引子,从g小调开始,在137小节运用了七级减七和弦的同音异名转换到了e小调。
整个展开部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基本展开阶段和属准备阶段,是对主部主题的展开发展。整个展开部的织体异常丰富,将主部和副部的织体综合运用,发展了呈示部的主题材料。作为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贝多芬在这里大大的抒发了他的情感且整个展开部简练而紧凑,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和坚强的意志。
从169小节开始,左手出现属持续的开放音调,以音阶下行的方式进入了再现部。?
2?再现部?
主要主题的再现是197—212十六小节,其中前前八个小节无变化的再现了呈示部的主要主题,其中第二乐句的后半部分旋律由两个小节的全音符的连音变为了注释和弦的向下进行,通过一级的四六到属和弦的进行进入到连接段落,让音乐自然的过度到了连接部。
?
连接部的再现为213—221十个小节,调式调性并没有转移到主调,而是?e小调转到了f小调上继续发展,音乐材料也没有用呈示部中连接段的材料,而是引用了主部主题的伴奏织体变为了右手和弦的二分音符进行和左手的八度连续进行,给人以更加丰富的音响效果以及扑朔迷离的感觉。
?
副部再现为223—254小节,材料和主部相比是没有变化的再现,但是调式调性并不是直接进入主调,前12小节是在主调的下属调f小调上发展,从第二乐句的后半句才转入主调,才给人以回归之感。?
结束部是255—296小节,其中第一结束主题、第二结束主题、第三结束主题在这里都规整的在主调上再现以统一全曲。
?
3?尾声?
尾声是297—312小节,前五小节先引用慢板的引子中的材料,调式调性统一在主调c小调上,随后引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 305—307小节用渐强的手法,308—312小节用几个强而有力的和弦结束了整个乐章的陈述。
?
总之,细细的体会悲怆,我们能够感受到贝多芬对命运的无奈但却坚强拼搏的精神,其中有悲壮、有叹息、有痛苦、有反抗,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生活的难关,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未来!
参考文献:?
[1]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8月北京第一版?
[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4年9月第一版?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2002年8月第二版,2003年7月第三版?
[4]于润洋《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2003年10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