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菊芳:一个下岗女人的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主动的,通俗的说法是下海;一条是被动的,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下岗了。无论是下海,还是下岗,走上创业这条路,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奇正藏药的当家人雷菊芳,就是主动下海的。这位名声显赫的女企业家,外表非常朴素,有媒体评论她朴素得好像有些不属于这个年代,甚至可能把她看作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大嫂。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外表朴素的女性,却在藏药领域开疆拓土、异军突起。
雷菊芳曾在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了10年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她研发的“真空室表面洁净处理技术”获得过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当雷菊芳的科研事业平稳发展的时候,她辞职下海。
雷菊芳下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改革开放已经10年,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少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纷纷下海创业,他们当中有失败者,也有成功者。这样的信息,对很多人是一种强烈的震动和震撼;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倡科技人员要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雷菊芳主动下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曾经多次说过,中国人善于把钱变成科研成果,却不善于把科研成果变成钱。柳传志的说法非常深刻。确实,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中,很多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都是上级有关部门下拨经费,下达科研计划,然后科研院所展开相关科研活动,等到出成果了,也就束之高阁了。至于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
成商品,从市场上赚回钱来,不是科研机构的事。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雷菊芳的下海,就是要将科研成果变成钱。这一步,她成功了。从最开始的两间房、两张桌子开始,雷菊芳领导的“兰州工业污染治理研究所”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1991年,她将研究所更名为汇友科技有限公司,主动给每一位参与创业的人分配了大比例的股份。在雷菊芳领导下,当年汇友公司便盈利百万,成为兰州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众人皆大欢喜。
与雷菊芳不同的是,来自山东的朱呈和陕西的贾亚芳都是下岗女工。在别人看来,她们是被生活逼上绝境,但是,她们却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发现产品、发现市场,而且,她们发现的产品,非常普通,她们就是从最普通的产品身上,做出了大市场。朱呈将2元一支的糖葫芦,做成了大买卖,行销十几个省市,年销售 6000万支;贾亚芳经营的则是凉皮,从508元起家,一路发展到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180家连锁店,安置了2000多名下岗职工。
转机和商机
女性创业,紧紧抓住商机,主动寻找企业再发展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雷菊芳的命运也因为藏药出现转机,而朱呈和贾亚芳则是仅仅掌握了市场商机。
雷菊芳虽然下海了,挣了钱了,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当初,企业由研究所改制为公司的时候,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雷菊芳,给每一位参与创业的人都分配了股份。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她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对公司重大决策的话语权。1992年,雷菊芳觉察到企业的道路越走越窄,必须改弦更张,进行转型。但是,当她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却遭到其他股东的激烈反对。结局只有一个,散伙。百万资产按比例分配,4位股东拿走了大部分。雷菊芳下海之后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雷菊芳:一个下岗女人的创业故事 关键词 :创业故事 下岗创业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