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潮州 潮汕人的骄傲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生的道路不平坦,科学研究的道路也不会平坦,要解决科学道路上一切未知的东西,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奉献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回母校聿怀中学出席建校130周年庆典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忘了潮汕话但不忘母校"聿怀" 黄旭华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县,1926年3月出生于海丰,1938-1940年就读于汕头市聿怀中学.黄旭华告诉记者,在母校建校125周年时他回来过,这次是他第二次回母校.他说,他就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科学研究的道路也不会平坦,要解决科学道路上一切未知的东西,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奉献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回母校聿怀中学出席建校130周年庆典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忘了潮汕话但不忘母校“聿怀” 黄旭华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县,1926年3月出生于海丰,1938-1940年就读于汕头市聿怀中学。黄旭华告诉记者,在母校建校125周年时他回来过,这次是他第二次回母校。

他说,他就读聿怀中学时,学校不在汕头市区,而是在揭阳的五经富。这次回来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动,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越,各方面都变了。“虽然很早就离开潮汕,潮汕话都忘了,但有两个词一直都是用潮汕话牢牢记住了,用普通话反而觉得拗口,那就是‘聿怀’和‘陈泽霖’。

”黄旭华院士告诉记者,“聿怀”是他的母校,给予了他一生的巨大影响鸦他在母校读书时,陈泽霖是他们尊敬的校长,这两个名字他一直都是用潮汕话去表达的。

辗转各地奉命调入国防科工委 黄旭华院士告诉记者,他从母校出来后辗转重庆各地,同时也投身全民族的抗日浪潮中,后来被保送就读航空造船专业,并于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过苏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1957年调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1958年党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关于研制核潜艇的请示报告后,即被调参与并领导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在京期间先后在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国防科工委七院核潜艇研究室、潜艇核动力研究所、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等单位任职。1961年起历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1979年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年改任总设计师。

核潜艇研制成功比美国缩短近两年 据了解,在探讨和解决我国核潜艇有无和快的问题,以及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60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黄旭华和同事一起,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为了充分发挥核动力运用于潜艇的优越性能,通过大量实验研究,采用适合于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围壳舵与尾水平舵相结合又有所侧重的操舵方式,获得水下高、低航速下垂直的良好运动稳定性和操纵性,特别是在水下发射导弹时较好地解决了导弹对艇运动状态的严格技术要求;在艇体结构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推导出直径比常规潜艇大一倍的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相当部分采用锥壳结构的耐压艇体结构和首段大直径耐压平面舱壁等重大技术难题。

从而使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能够从1965年正式上马研制,到1971年开始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

它比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核潜艇。黄旭华为中国船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我在核潜艇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是集体的结晶,而不单单是我个人的。

值得我自豪的是,我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从1958年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在岗位的则只有我一个人。”黄旭华院士谦虚地对记者说。 人才培养德才兼备最重要 对于母校的年轻一代学子,黄旭华院士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爱国主义的思想对于每一位学生在他们中学时代就应该牢牢记住的。

“人才的培养如果是为祖国、为社会而培养,那么德才兼备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因为我们造就事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会荆棘丛生,特别是搞科学研究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对年轻一代学子,各方面的学习条件都很好,我最想说的便是——不要失去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我此次回母校对年轻学子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