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马连良 报人邵飘萍:称张学良忠孝难全 鼓励他推翻父亲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19年,邵飘萍直接参加了"五四"运动.5月3日晚上,北大学生在法科大礼堂召开大会,邵飘萍首先发言,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挫折的原因与经过,号召爱国学生救亡图存,奋起抗争.当天夜里,他赶回报馆,连夜撰写新闻与评论,于5月4日当天在<京报>发表.此后,他又在<京报>上设置大块专栏,揭露当局的卖国罪行.他的举动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邵飘萍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飘萍回到北京,恢复了<京报>.复刊后的&l

1919年,邵飘萍直接参加了"五四"运动。5月3日晚上,北大学生在法科大礼堂召开大会,邵飘萍首先发言,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挫折的原因与经过,号召爱国学生救亡图存,奋起抗争。当天夜里,他赶回报馆,连夜撰写新闻与评论,于5月4日当天在《京报》发表。

此后,他又在《京报》上设置大块专栏,揭露当局的卖国罪行。他的举动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邵飘萍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飘萍回到北京,恢复了《京报》。复刊后的《京报》出过"列宁专刊"和"马克思纪念特刊",介绍了社会主义理论。

《京报》是当时的名报,它的专刊非常有特点。它每天都有不同的周刊(如周一的《戏剧周刊》,周二的《民族文艺周刊》,周三的《妇女周刊》等),其中由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是民国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而由鲁迅主编的副刊《莽原》,更为《京报》增色不少。

邵飘萍素有"新闻全才"之称。他风流倜傥,善于言辞,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谈得来;他为人慷慨,交友广泛,爱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他的新闻采访功夫更是一流,北京大官讨厌见记者,而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后又不得不谈;他曾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在新闻采访学上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经典。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捍卫言论自由,不肯同黑暗势力妥协的战斗精神。邵飘萍以反映民众呼声为己任,对时局介入很深。他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他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的罪行;他对孙中山先生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他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失败不馁,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有主义有主张,真诚革命,数十年如一日,毫不含糊之中山先生"、"绝对不排外也不媚外之中山先生"。

冯玉祥将军曾经这样评价邵飘萍:"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还称他"主持《京报》,握一枝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斗,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它,不屈于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其大无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会人士敬服!"确实,邵飘萍旗帜鲜明的评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他本人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可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1925年11月,邵飘萍先是支持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后又促成了冯玉祥和郭松龄的联合。1925年12月7日,邵飘萍出了一期《京报特刊》,以厚纸铜版印刷,上面登的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照片后面是邵飘萍亲自写的评语,如"时势造英雄首先倒奉"之孙传芳将军,"通电外无所成自岳州赴汉口"之吴佩孚将军,"东北国民军之崛起倒戈击奉"之郭松龄,"忠孝两难"之张学良,"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鲁民公敌"张宗昌,"直民公敌"李景林,"甘心助逆"之张作相等。

他不断地发表报道、评论赞颂郭松龄,揭露张作霖的罪行,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子继父位。邵飘萍的舆论"火力"如此猛烈,张作霖慌了神儿,他马上汇了30万元巨款给邵飘萍,企图堵住他的嘴。视新闻独立甚于生命的邵飘萍当然不会收这笔钱,他不但把钱给退回了,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而且还跟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这让张作霖非常难堪,也给他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张作霖发誓:打进北京城就要枪毙邵飘萍!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反张运动。这事又一次加剧了张作霖对邵飘萍的仇恨。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和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玉祥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入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吴佩孚也密令缉捕邵飘萍。邵飘萍不得不避居俄国使馆。此时,他仍然坚持写评论。

邵飘萍的一个旧友——《大陆报》的社长张翰举被军阀收买,于4月24日夜将他骗出使馆(谎称张作霖惧怕舆论不敢杀他,并说已经向张学良疏通,允诺不查封《京报》等),随即遭到了逮捕。

同时,《京报》也被查封了。消息传出,北京各界立即组织营救。张学良告诉各界代表:"逮捕邵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张作霖对邵飘萍早有必杀之心,所以各方的奔走均告无效。4月26日清晨,邵飘萍被押赴天桥刑场。临刑前,邵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从容就义。邵飘萍殉难时年仅41岁。

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天才的新闻人物往往因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而被专制、黑暗势力所害。邵飘萍之前,著名记者、政论家黄远生,因发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文章,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就在邵飘萍殉难百日之后,也就是1926年的9月6日,另一位著名报人林白水也被军阀张宗昌杀害,林白水从被逮捕到被枪毙中间还不到四个小时,连审讯都没有,可见当时军阀草菅人命之一斑。

中国20世纪前半叶的报业史,一方面是酷爱自由的著名报人追求新闻独立、捍卫新闻原则、向国民传播真理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各方专制独裁势力对新闻事业进行无理干涉、对著名报人进行残酷迫害的历史。这段历史充满着飞扬的激情,充满着呐喊的正义,同时也充满着悲壮的血色。

而这中间的1926年,显然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在短短的百日之间,就有两位杰出的报人——邵飘萍和林白水——被军阀杀害(针对二人的杀害,有人用"萍水相逢百日间"来描述这段黑暗的历史)。

再往后,1934年的11月13日,枪声又在沪杭路上响起——报业巨子史量才被蒋介石指使的特务暗杀。中国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的社会环境历来都是险恶的。忠于事实真相、捍卫言论自由,这些对新闻人来说本是天然的职责,可是,在中国却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新闻史,决不仅仅是用笔写就的,它的里面还饱含着许多优秀新闻人的鲜血。也许正因如此,它就越发显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