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物邓稼先:一定要为国家放个大炮仗
解说:1986年6月24日中国内地各大报纸突然刊发了一篇,名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由此外界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核武器之父的名字,而这时的邓稼先,因为长期遭受核辐射而身患癌症。正躺在北京的医院里,再过一天就是62岁的生日,而他却快要走向生命的尽头。
吴小莉:邓稼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物学系,由于成绩突出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得到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才26岁。而在得到了博士仅仅9天之后,他就谢绝了恩师以及同窗好友的挽留,他加入了钱三强所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而那个时候的他可能没有想到,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即将在他手上展开。
解说:1958年8月的一天,邓稼先一生的命运被改变。
许鹿希(邓稼先夫人):突然有一天那个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到他办公室,当时就用了一个哑谜,就是国家要放个大炮仗,叫你去作这个工作,怎么样?就用这么一句话,这句话邓稼先听了以后心里一咯噔。
解说:邓稼先立即明白,所谓“大炮仗”指的是什么,不过回到家里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对妻子说自己要出一趟长差。
许鹿希:我问他到哪儿去,他说他不知道,他不能说,我说调什地方去你给我一个信箱,我们好联系,好通信,他说信箱也不行,也没法通信。我说你干什么工作去?他也不能说。
解说:从此邓稼先开始以戈壁沙漠为家,妻子根本不知道他究竟身处何地,而对外界而言,邓稼先更是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许鹿希: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走,反正是电话一打过来就走了,突然一下就回来了。
解说:当时苏联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不过,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恶化,苏联的援助最终终止了。
高潮(中国科协原党组***、工程物理研究院前副院长):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以后,曾经有这个话,就是离开他们可能这个20年也搞不出来,当时我们就有那么一股劲,叫发愤图强。
解说:这样邓稼先不得不带着一群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地进行研发工作。
胡思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院长):他领导的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领导这么支队伍,开始我们自己的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他能够可以说对每一个人,都规定了一个研究的重点方向,那他是动了很多脑筋。
解说:邓稼先领导的团队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1964年10月16日中国政府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胡思得:肯定是核爆炸绝对没有问题,我告诉给毛***,这个时候最早宣布的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东方红剧团,整个的全体参加东方红演出的演员,总理宣布我们今天下午三点,在我们的西北我们爆炸一个原子弹,那时候全团轰动,就是这样子。大家拼命跳啊,后来总理有个照片,可以看到这样子,总理意思说大家可以拼命鼓掌不要跳,别把人民大会堂的楼板跳穿了。
解说:邓稼先又继续投入对氢弹研究,并在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与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7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杨振宁,第一次访问大陆,提出想见邓稼先,他们是安徽老乡,西南联大的同学和美国留学的室友,两人之间已经有22年没有音讯了,杨振宁有所不知。当时正值***,邓稼先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正在青海某基地接受批斗。
李英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党委***):关起来了1200多人,批斗了3800多人,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抓了所谓的反革命集团57个,哪国回来的人就是哪国特务,九院的这个在西北那个基地内伤惨重得很。叫他们破坏得很厉害,而且把它诬蔑成小香港,小台湾,资产阶级的大染缸,诬蔑的是一无是处。
解说: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邓稼先得以被“解放”出来,回到北京与杨振宁见面,杨振宁心里头有许多“敏感”问题,但他刚开始没敢问邓稼先,一直到他准备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访问时,才忍不住开口。
许鹿希:是不是有美国科学家帮着中国研制原子弹?这个时候邓稼先怎么回答都不行,结果只好说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解说:如何回答杨振宁提出的问题,邓稼先请示了***。
许鹿希:这个电话就是打到我这个电话机上,总理的意思当然就是说,让邓稼先如实地跟杨先生说。
解说:离开中国前夕,杨振宁在一个晚宴上收到邓稼先托人带来的一封信,说除了最早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中国原子武器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看完以后激动得不能自已,只好起身到洗手间去擦眼泪,杨振宁无法想像,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邓稼先一直身处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过着怎样艰苦而危险的生活。
许鹿希:从1964年到1986年这28年中间,他一共是放了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在那个罗布泊,指挥那个工作队的工作的时候有15次。
解说:在1979年的一次航弹试验中,因为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到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邓稼先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着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查,由此受到了致命的核辐射伤害。邓稼先的名字在外界消失了28年,一直到1986年6月24日,大陆各大报纸突然同时刊发了,介绍邓稼先事迹的报道。
许鹿希:一些同事或者亲戚都不断地给我打电话,就问这个问题,说一辈子这么隐姓埋名,一辈子这么样子保密的人,怎么突然一下子报上把他的名字,和他所做的事全部都公布出来,就问我一句话说许鹿希,邓稼先还活着吗?
解说:一个月后的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去世。许鹿希与邓稼先结婚33年,在一起的时间却只有6年。
许鹿希:他去世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不懂他在那一行,过去他一个字都不跟我说他的工作,可是我一定得弄清楚,是什么力量,干的是什么事情,是什么劲,什么力量,让他能够这么样子不顾一切的,把自己全部的他的聪明才智生命,全部的精力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一定得搞清楚。
解说: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国政府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邓稼先一起获得奖章的一共有23位专家,他们当中有14位是清华人。
方惠坚:工程物理系到1970年十几年的时间,培养大概将近两千个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这个两弹一星的岗位上工作。
吴小莉:在中国爆炸原子弹的那一年也就是1964年,清华人在核能方面还干成了一件大事,也就是他们建成了屏蔽实验反应堆,并且一次成功实现临界启动,参与者有清华的工程物理系,第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这还包括了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王大中等人。当年他们平均的年龄只有23岁半,就在王大中等人的近二十年的努力之下,2000年清华成功建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项目,使得中国在这个领域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先进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