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林文月 读书推荐——林文月译《源氏物语》
前几日整理图书时,发觉自己近些年来台湾女作家林文月先生的书就买了十多本,虽然不仅全集,但也囊括了精华部分。林文月先生的文风平淡又不失真情,文笔扎实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最初接触到林先生的作品要从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说起。上大学时,自己买了一套丰子恺先生译注《源氏物语》,在闲暇的日子里读了几遍。对其中的“若紫”、“夕颜”、“末摘花”等开爱的女性形象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源氏物语》毕竟是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巨著,全书共百万言,其中引用大量的诗词歌赋,仅仅是和歌就达七百九十五首,是一本比较难懂的书。就连日本近代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都认为这是一本难懂的书。
原著的作者紫式部,是平安时期的宫廷女官,一条彰子皇后的汉文教师,她以女性的口吻写出了光华公子光源氏一生的经历和不同女性的情感纠葛。而身为男性的丰子恺在翻译时处理的不甚精准,个别句子读起来语焉不详。
后来在看网易公开课《方所创作者现场》系列时,有一集是林文月先生讲述自己翻译《源氏物语》的缘由与过程,还有其中的困难。林先生历时五年,以其丰富的学识,女性的细腻,典丽的文笔,对紫式部娓娓道来的叙事,做了传神的中译,并且详加注释与解说,俾使读者深入了解;对书中的和歌,亦创出楚辞体的特殊诗型,巧妙译出,更添译作的风韵。
《源氏物语》一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影响,全书共计五十四帖,并夹以大量诗歌,感觉类似我国的传统章回体小说。在不少片段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人物或文学的投影和渗透。
对这些片段的处理,不仅仅考验译者的翻译水平,更考验文学功底。举一个例子,在第九帖“葵”中,光源氏痛丧元配夫人,当其独返昔时夫妇寝殿时,睹物思人,写下了白居易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与谁共”,接着又写下二首和歌:
(林文月译) (丰子恺译)
曾共枕兮道恩爱, 爱此合欢塌,依依不忍离。
物是人非遗故床, 芳魂泉壤下,忆此更伤悲。
天上芳魂兮宁心碎。
鸳鸯梦兮而今消, 抚子多朝露,孤眠泪亦多。
寒床尘积人去后, 空床尘已积,夜夜对愁眠。
和泪独卧兮度几宵。
此二首和歌都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而林文月的翻译则更贴近原作的韵味。
“物哀”是日本脱不开的精神感觉,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无论是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源氏物语》还是与之齐名的《平家物语》,都包含着诸行无常,诸法无常的物哀思想。而成书于公元1000年左右的《源氏物语》,则是物哀精神的鼻祖,开创了日本的物哀时代。
虽然此书表面上描写这日本平安时代上流社会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则交织之政治纠葛、社会动态、伦常道德,宗教观念和作者的看法,意见、对人生的感慨,而里子则是世事无常的物哀思想。要使读者不仅仅理解此书的表面的叙事,更要感悟到背后的悲哀,翻译不仅仅要做到“信”与“达”,更为难得的要做到“雅”,做到传神。
实话说,写《源氏物语》的读书推荐我是忐忑不安的,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和《红楼梦》一样影响巨大的作品。无论是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还是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些我们耳目能祥的作品都脱离不开《源氏物语》的影响。
我仅仅从接触这部作品的过程,对其中和歌的欣赏和作品表现的“物哀”精神三个方面大致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是算管中窥豹吧。
此书成书已有千年之久,可瑶琴虽老,其音万古。在此也得敬佩和感谢林文月先生,以她丰富的学识、典雅文笔和她五年的努力,翻译出中译本的《源氏物语》,能使诸多中国读者感受到这一日本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