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生死书 叶曼老师讲解的西藏生死之书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曼老师讲解的<西藏生死之书> (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译) 我整理的她音频文件第一集, 文字稿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我自己加深印象, 方便回头细看;二是如果有朋友需要文字版的话也方便.如果喜欢可以下载. 西藏生死书 001 叶曼: 密宗 红教:可以娶妻,戒律不是很严,有很多传说.男女关系很混乱. 白教:从印度请来阿狄洒大师,他以弘法为目的,戒律非常严. 花教:是撒迦派,以显宗的,密宗的,红教,白教都包含的.势力非常大.元朝的一半亡于喇嘛. (这个我做得稍粗了些,没有一字不落的整理. 因为有关分

叶曼老师讲解的<西藏生死之书> (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译) 我整理的她音频文件第一集, 文字稿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我自己加深印象, 方便回头细看;二是如果有朋友需要文字版的话也方便.

如果喜欢可以下载. 西藏生死书 001 叶曼: 密宗 红教:可以娶妻,戒律不是很严,有很多传说。男女关系很混乱。 白教:从印度请来阿狄洒大师,他以弘法为目的,戒律非常严。 花教:是撒迦派,以显宗的,密宗的,红教,白教都包含的。

势力非常大。元朝的一半亡于喇嘛。 (这个我做得稍粗了些,没有一字不落的整理. 因为有关分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下哈!) 青海的一位大师,潢宗,在印度讲为宗喀,藏人尊称为宗喀巴,黄教,戒律非常严,自身很清净,不近女色。

明朝永乐皇帝因为撒迦派的势力太大,所以,把蒙古,藏族等地方分封宗教领袖,如大宝法王,章嘉活佛等。 有个传说:当铁鸟在天上飞时,密宗將遍布全世界。

索加仁波切(宁玛派)也是到欧洲的喇嘛,英文非常的好。孔子讲:不知生,焉知死。但这本书使我想起:不知死,怎么能好好地活呢? 西藏度亡经,跟这个不同。密宗的三密:身口意密。身密结手印,口密念咒语,意密观想本尊。

但真正的密宗是前面学16、17年的显宗,这是阿狄撒和宗喀巴传下来的,修四加行(十万百字明咒,十万大拜,十万咒语,十万献宝盘。)然后修闭关(三年三个月零三天)。 我现在请JOHN给大家念此书的要点,这样我可以节省一些体力,偷懒下,JOHN,开始吧: 书P25: (我的版本是1999年6月,所以对应的是第18页 第二段开始)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起生命的开始。

死亡是反应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这段话本来加了粗体的,怎么没有了?我认为很重要哈)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教义的核心。许多读者都听过《中阴文教得度》,或《西藏度亡经》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文教得度》的內容,讨论的內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

同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份。在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作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狀态。

事实上,在整个生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脫或开悟的关健点。中阴是促成解脫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个时刻的威力特别強,潜力特别大,不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第一,生;第二,临终和死亡;第三,死后;第四,转世。他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一、此生的自然中阴;二、临终的痛苦中阴;三、法性的光明中阴;四、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中阴教法的法力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作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走过生和死的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至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

西藏著名的诗人和圣哲米勒日巴(Milarepa)说得好: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叶曼:我们平常人都觉得生一个人大家都来庆贺;死了大家都很忌讳。但哲学家对生死的看法就不同。庄子就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佛教就讲生死都如幻梦一样。生死是一个轮回。所有的人都离不开生老病死。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最早就是十二因缘。 在死的时候,力量非常強。在临终的时候,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非常怕死, 心念很重要,我们心平气和的走,中阴身很平和;如果在临终前,又哭又闹,让他很不平静,这个中阴身非常可怜,很有可能堕三恶道。

梁皇宝忏是因为他的王后也是学佛之人,在婢女用拂尘扫到她的脸,她便心生瞋念,“我这里这么不舒服,你居然还要用拂尘来挡我”就因为这么一个念头,死后,堕为一条大蠎。所以她托梦给梁五帝,她说:我堕入畜生道,你必须要赶紧超度我,让我可以脫离畜生道。

所以梁五帝请了很多得道的高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得道的高僧,于是来了一个忏悔。这就叫《梁皇宝忏》。《盂兰盆会》也是目键莲为了救母,请释迦牟尼和许多高僧一起做法要至诚的诚心请求超度。

我们的人身难得,一定要珍惜。释迦牟尼曾抓一把土,对阿难说,我们在三世恶道的转世,如大地土,我们成人身如掌中土。我们得到人身是多大的福报。 唐伯虎:人生七十古来少,除去年少和年老,中间所剩已不多,还有一半睡去了。

这么难得的一生,稀里糊涂的过去了。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我不要浪费地活着。我们要好好珍惜,让自己少烦恼,也别给别人烦恼。

世间一世无常。 中阴身不是死了后才有,每天都有。当我们在生的时候,清净的时候是佛,当我们糊涂时就是众生,中阴身一直都在佛和众生之间。每个时间都有中阴身。庄子就在妻子过世时,他击鼓。人生的悲哀:年轻的时候丧父,中年的时候丧偶,老年的时候丧子。

书P26:(99年版第19页 第二段)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也就是最根本的“心性”。

心性是我们內心甚深的本质,也是我们要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是了解生死之要,因为在死亡的那一刻,凡夫之心,以及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叶曼:“这一点我表示怀疑。它是说我们的心性可以无比的开阔。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也就不用轮回了嘛。所有我们的七情六欲都在中阴身里存在。

假如不存在的话,我们就不用轮回了,这只有持戒很好的大和尚才能做到,凡夫是做不到的。” 书(下一段):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了解我们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就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相,因此,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強有力的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像中阴教法里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安住在那个狀态中,终得解脫。

叶曼:“这一点也是专门对喇嘛说,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他们持一个咒,一定要观想他们的本尊。所以,当他们死了以后,你们看过《西藏度亡经》里边,死了头一天会看到什么,第二天,第三天,这七七四十九天,都能见到东西,而且,我们人啊,最有亮光的很害怕,我们都找那温和的亮光走,我们人在这四十九天,不是说我们过了这四十九天投生,做好事的,不必经过中阴身,直接升天,往生西方。

你这罪大恶极的,根本直下地狱。如同孩子般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个有问题,除非我们真的修净土,这是阿弥陀佛,他的二十四愿力,他所悟道的,就是因为念佛,念佛只要净念持续,一心不乱,临终一念,不乱,那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缘。

临终时,不能有孽障(孽障我们的亲人指,孩子),他们不让你走,你在痛苦中间挣扎,这个 续上 叶曼老师:  临终时,不能有孽障(孽障我们的亲人指,孩子),他们不让你走,你在痛苦中间挣扎,这个时候就会象我的朋友临终时所说:求生不能,求死不能。

在有一层里,许多黑影在那儿看着地球徘徊,很痛苦,因为他不能释怀,不能解决问题,这是自杀的人, 自杀后不能心性超脱。

所以我们要超度他,告诉他生死的问题,告诉他一切无常,告诉他不要再想不开了。不是说我们有力量让他超度,但是我们超度到底有多大效力,都是有问题的。

书P27:(99年版的第20页第三段第二行) 佛教的“內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有透彻而完整的认识, 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 叶曼:这个不太可能。

我们从古到今学佛成功的有几个,真正临终可以一心不乱的,有几个?很难的。 书P28:(99年版第21页第二段第三行) 如果在我们还活着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以及死亡之后都將付出昂贵的代价。

拒绝死亡的结果將毁掉这一生以及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將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將受困于终將一死的自己。这种无知將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紧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说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正确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我们是生是死,我们都將有很大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

对己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叶曼:我们要了解无常,才能了解死亡。我们真的可以看待死亡是稀疏平常。跟一个旅途一样,生也无常,死也无常。

书P30:(99年版的第22页第三段) 如果想开始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让我们熟悉它,让我们习惯它,让我们随时想到死。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