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的才华 兰波与魏尔伦 太阳与海的相遇 “心之全蚀”却义无反顾
文坛上的优秀组合实在太多了,最早也最有名的例子当数柏拉图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因思想获罪被当权者处死,柏拉图悲愤不已。歌德与席勒的持久友谊众人赞慕,1805年席勒去世,歌德甚至感到“失去我生命的一半”。另两位杰出代表是卡夫卡与勃罗德,卡夫卡曾立遗嘱“将所有作品付之一炬”,勃罗德却毕生致力于亡友作品的整理和编纂。
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与魏尔伦的组合却是个惊人的异数,如同鲍勃·迪伦曾在歌里唱的:“人间关系如此残破,如同魏尔伦与兰波”。
一个满心悲伤的小孩蹲在水边,
放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
阿尔图尔·兰波1854年出生在法国东北部夏尔维勒的乡村。军人父亲长期服役,母亲孤僻严厉,家庭的不和造就了兰波矛盾不安的灵魂。这个“被缪斯手指触碰过的孩子”,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出《奥菲莉亚》。他的诗歌充满想象,神秘国度里住着魔法师、仙人、天使和精灵。
在1871年两封《通灵者书信》中,兰波阐述:“在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折磨下,他要保持全部信念,全部超越于人的力量,他要成为一切人中伟大的病人,伟大的罪人,伟大的被诅咒的人。”自此,兰波以通灵者开创了一种求索于潜意识和幻想力量的自由诗风,《元音》和《醉舟》成为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而在其最后的《彩画集》和《地狱一季》中,兰波更是化身为“任何人”轮流登场,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在身心俱裂的矛盾中探求存在与超越。
关于兰波的美貌已有无数赞叹,这是其中一幅肖像描写:“一双眸子像灼金的星子一般犀利,像夏夜一样的深沉;嘴巴被造反、揶揄和残忍的**神态所丰盈和损害……”然而,也有其他描写,譬如与魏尔伦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也就是16岁到19岁之间。他被巴黎舆论说成“肮脏男孩”:邋遢,不羁,还脏兮兮的。短短的乱乱的棕栗色的头发,细长的眉毛,直挺的线条优美的鼻梁和一个希腊雕塑式的鼻尖,嘴唇几乎薄到看不见,长圆脸,满脸的莫名其妙的冷漠,带着惯常有的冰冷的眼睛,不屑而又哀伤,微微侧脸。
我找到了它!
什么?
永恒。
就是太阳与海,
交相辉映。
与许多天才的命运类似,兰波有着近乎疯狂的偏执,有着混乱而神秘的情感,有着近乎自虐的生命体验。
1867年,魏尔伦经朋友引荐他结识了诗人莫泰·德·弗尔维乐夫妇,在与他们的交往之中他深深的爱上他们的女儿马蒂尔特,两人于1869年正式订婚。他强烈地爱着她,为她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就像在《绿》中所描写的那样“这儿还有我的心,它只是为你跳动”,“请用你美丽的眼看我的温柔顺从”。
兰波与魏尔伦相识时,魏尔伦已是蜚声于巴黎的著名诗人了。兰波在1870年读到了他的《华宴集》,而且读到了关于《好歌集》的大量书评。落魄的兰波怀着沮丧的心情给当时已是社会名流的魏尔伦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几首自己的诗,希求这封信和这些诗能打动魏尔伦。魏尔伦读到兰波的《醉舟》一诗,惊为天人。他一向极为自负,踌躇满志,却被这位外省青年折服,马上回信给兰波并寄足了路费。
1871年的9月,17岁的少年诗人兰波手执魏尔伦的书信,来到巴黎。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是一场旷世之情的开始——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诗人之王”保尔·魏尔伦爱上了才华横溢、小他十岁的诗人兰波。他的存在就是他的光源,他的出现也是他的泯灭。(马拉美)他欢呼着燃烧自己,欢呼着走向毁灭,义无反顾。魏尔伦显然被兰波的光芒灼伤了,他别无选择,只能被迅速裹挟,卷入兰波的漩涡。在巴黎,他充当少年的主人和保护者;面对兰波,他却像追随太阳的月亮一般忠诚。
我是被天上的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
兰波在魏尔伦的帮助下一跃而跻身于巴黎先锋派的诗坛。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而兰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反感。1872年,魏尔伦抛家弃子,带着兰波,私奔到了伦敦。两人的旅行,贫穷和屈辱做伴。济慈夜莺的歌唱使他们慰藉——那是来自彼岸的声音,试图捕捉柏拉图观念世界的隐示。
然而,和谐只是短暂的。一个孤傲自我,一个优柔寡断,性格迥异的两人不得停歇地纠缠争吵。一年之后的夏天,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发生争吵,暴躁的魏尔伦掏出手枪,向提出分手的兰波开了一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魏尔伦被逮捕,开庭审理时,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
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岁月,以“悲伤的兄弟”来称呼魏尔伦。仅凭这本薄薄的诗集和同样单薄的《彩画集》,兰波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马拉美、魏尔伦一起,成为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法国诗人。
兰波以《地狱一季》为这件事作了了断,魏尔伦则为此写下了《无言的浪漫曲》。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的诗风陷入了一种不可遏制的痛苦之中。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这时,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魏尔伦却沉入黑暗深渊,飓风过境再也没能爬上岸。众叛亲离的他自诩为“受诅咒的诗人”,回到巴黎又过起了酗酒放浪的生活,终于在贫病中死去。
魏尔伦在死后被法国诗人推上“诗人之王”的宝座,继波德莱尔之后,魏尔伦和兰波、马拉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梦见绿的夜,在眩目的白雪中
一个吻缓缓地涨上大海的眼睛。
如何理解这两位诗人的感情呢?这应该是来自悲愁与苦难内心的爱。
魏尔伦损失了名誉、家庭,跟着兰波学会了流浪,可是对他那并不坚强的灵魂而言,这一切都太过沉重。他的心还在世俗世界这一边。兰波对他既迷恋又鄙视,迷恋是因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真正懂自己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兰波也一样陷了进去,兰波曾写信求魏尔伦:“回来吧,听听你的心。”然而,他们已经非常衰弱,只能自己给自己燃料与火焰,走火入魔的诗人将一切**很快释放殆尽。之后,他们开始由互相怜悯到互相弃绝,仿佛过去的是一场梦魇,他们不过是在互相吞食,互相给对方制造幻象。
互相热爱,互相追逐,互相抛弃,离不开对方却又必须刺伤对方。在不名誉的旋涡和种种纠纷中生活,兰波渐渐觉悟到,他来寻找**、真实、灵魂的契合,却找到世间丢给他的垃圾。他最终完成了精神上的超越,不再沉迷于幻想世界,离开,然后回归大地。他有的只是那进入过奇妙旅途的心灵,他也只需要这个。这也是兰波在两人关系结束后再也不碰诗歌的原因:诗也是这样的与凡俗的肮脏连接着,这个世界还有哪里存在着纯净?
这或者只是一个心灵遇见了另一心灵,一个天才遇见另一个天才,一颗星辰和另一颗星辰相撞的故事。用兰波的诗来描述最为恰当:太阳与海,交相辉映。
只我见过冰川、银太阳、火炭的天色,
我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动。
1886年5月,法国文学杂志《浪潮》出版了一部名为“彩画集”的散文诗。评论界立刻为之高呼,年轻的诗人们顶礼膜拜。据称,那使人产生幻象的文字来自已故天才兰波。
其实兰波没有死。他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探险者,**双臂,体验全世界的所有,采撷理想世界的幻象。“醉舟”已然起航,爱情不过是少年的一次出走,命运却从此再不能追赶上他冒险的脚步。
15年,足迹踏遍欧亚非三洲,参加过荷兰军队,做过武器贩子、咖啡出口商、勘探队员、摄影记者、监工……1891年,半瘫痪的兰波坐着落魄僧人的骆驼,艰难地穿越了埃塞俄比亚沙漠,他雇了16个黑人把他抬到海边,后被送回到马赛。此时,他已经10多年没有回过法国。11月10日,37岁的兰波在马赛医院去世。
临死的前一天,兰波对姐姐说:“已经是秋天了,是离开的季节了。走吧,我需要太阳。太阳会治愈我。”
心之全蚀
兰波试图表达爱情时,他只写下了这么一句话:雨轻轻地在城市上空落着。这是兰波,一颗刺眼的流星,一朵沉底的芦花。兰波和魏尔伦结束毁灭式的感情后,魏尔伦于1874年续写了兰波的诗:泪散落在我的心上,像雨在城市上空落着。是什么样的忧伤,荆棘般降临在我的心上?
魏尔伦把兰波赶出屋子,而后又后悔得花了好几天去找他,最后在小街的垃圾桶边找到了正从里面翻找食物的兰波。年长的诗人于是抱着小他十岁的少年痛哭出声,发誓永远不再对他做这么残忍的事。
1873年,在争吵中魏尔伦绝望地向兰波开了枪,因为兰波说不愿意再和他一起走。子弹穿过了兰波的手心,魏尔伦进了监狱。兰波于同年写下赫赫有名的《地狱一季》,年仅19岁却就此封笔。
据《兰波诗全集译序》、《彩画集》、《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