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王秀梅 王秀梅:我们的婚姻生活
一开始读王秀梅的《婚姻》时,总感觉小说加入的元素太多,太面面俱到,反而使主题显得模糊不清,加之小说的结尾处也颇令人意外。既然是揭示婚姻真相,就应该是冰冷而残酷的,可作者却用了一条温情脉脉的主线把这一切串了起来。
但合上书的最后一刻忽然想到,这部《婚姻》所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平静的婚姻如一潭静水,渐渐让人疲惫而麻木。而经过了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袭,原来被生活沉淀到水底的内容给翻腾到水面,才蓦然发现,原来那些温情一直都在。爱不是不在了,只是被沉淀在了水下。因此在婚姻中的人们,千万要学会珍惜。
婚姻就像魔方
记者:您这本书中涉及到了许多话题,比如七年之痒、子女教育、婆媳关系、婚外恋等问题,而且我还感觉到您还同时加入了许多时尚元素,从而使小说极具可读性。当时是不是为了加强可读性,而刻意设计了如此多的话题?
王秀梅: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目的就只有一个:写我们的生活。因此,我跟出版方在谈这部书的书名时,还曾经谈到过希望用《我们的婚姻生活》,但是后来没有用。既然是“我们的婚姻生活”,就肯定要囊括您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而且,单单用这些东西来体现我们的婚姻生活,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婚姻生活就像一个魔方,五颜六色的方块围着一个轴无休止地转来转去,永远都会吸引你,会让你感觉有的可转。
我曾经给这部小说写过一个创作谈,取的题目叫《一场浮华之梦》。可能我潜意识里是把这个小说、这场分分合合当成了一场梦,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不能实现的、未能实现的某些东西,我用小说的形式让它实现,而实际上,浮华落尽,一切都归于平静。
在这场如梦般的变动里,我们的主人公失落了一些东西,找回了一些东西,有一些东西像枯枝败叶,静静沉到最隐蔽的内心里,可能以后不经意的某些瞬间,风吹动,那些枯枝败叶会发出静静的响声和叹息声。而我们平静的生活还在继续,貌似波澜不惊。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唯其不完美,才是常态。
陈西梨身上有我的影子
记者:我想每个作者都会喜欢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您怎么看陈西梨和王开明这两个人物,陈西梨身上有没有您自己的影子?如果要拍成影视作品,您心目中最理想的演员人选是谁?
王秀梅:陈西梨这个人物,善良干净,有时候尖酸刻薄,眼里容不得沙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些特征都多多少少跟我的性格有些吻合,只是我没有她勇敢,她因为一条短信跟王开明离了婚,如果现实中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想我可能没有这个勇气。
我的朋友曾希望我写出一部《金婚》那样“长跨度”的史诗类小说,但是对于我的阅历和年龄来说,这有点难度,而且,我们看到的史诗类婚恋小说和电视剧挺多的,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我想,我老老实实把当下我们的婚姻状况写出来,哪怕时间跨度只有一年,也是可以的。
如果要拍成影视作品,目前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演员是徐帆,她有着优雅和朴实的两面性,最主要是能把陈西梨尖酸刻薄和善良的一面演出来。我喜欢徐帆说尖酸话时那种表情和口气。
而徐帆这个人,往那一站,不用说话,就是善良女人的样子。对于谁适合扮演王开明这一角色,我曾经自己偷偷想了好些日子,以我看电视剧的有限经验来说,还就是林永健像王开明,他太像一个老百姓,一个小人物了。但是林永健已经演了马文了。我想,肯定会有我们所不熟知的演员也适合这个角色,这就是导演的事情了。我特别希望再出现第二个林永健。
“大众化”还是“小众化”
记者:这书的宣传语说,《婚姻》与《金婚》、《中国式离婚》、《马文的战争》、《渴望》可以并称中国五大家庭伦理剧,如果让您自己去作一个比较,您觉得自己这部作品的优势与不足分别是什么?
王秀梅:您提到的其他四部,惭愧地讲,《渴望》我一集都没有看,可能跟我当时的年龄、所处的闭塞环境有关;《金婚》、《中国式离婚》在多个频道滚动播出过多次,但我只是在吃饭或者忙家务的时候零零散散看过几眼;《马文的战争》,我是去青岛出差的时候在宾馆房间里看了两集。我很少正经八百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但我知道它们都很棒。
所以我的这部作品《婚姻》,我不好拿它去跟别的作比较,我只能独立地说说它的优势与不足。优势呢,显然,作为一部小说来说,它是一部“大众化”,而非“小众化”的小说,它没有平时我们从事小说创作需要的技巧、花招等元素,它是一部“老老实实”的小说,平铺直叙,一马平川,当然我指的是写法,而非内容,内容还是很精彩很丰富的,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家在读它的时候,可能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我想,这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文学艺术作品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读了,觉得就是生活,这就是成功。
事实上,我在《婚姻》之前,一直走的都是“小众化”路线,我很在乎我的小说是否讲究,是否有智慧,很在乎它们在什么层次的杂志上发表,被什么层次的选刊转载。目前我一直为没有在《人民文学》和《收获》上发表过小说而耿耿于怀。实际上,我还是比较喜欢小众化的路子,因为它能满足我对自己想象力、架构力的挖掘。
“俗”也是一种魅力
记者:您下一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王秀梅:我在写《婚姻》的时候,定位就是“往俗里写”,我曾经不只一次跟身边的朋友说:“我要写一部俗之又俗的小说。”当时我考虑的是市场因素。后来,这部小说完成了,我也发现我爱上这种大众化小说了,我觉得它特别有魅力,平淡的魅力。
我的第二部婚恋题材长篇小说也快要杀青了,接下来,我可能会转回来再写些严肃的中短篇小说,因为这期间有些杂志约稿,还有,我不能接受自己很长时间不在纸媒上发表作品。积累一批中短篇后,我会一边等着它们发表,一边继续写第三部《婚姻》的同类作品。希望大家期待和关注我的新作!